国内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述
本文选题:德彪西 切入点:印象派音乐 出处:《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摘要】:正自20世纪30年代起,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传入中国后,对我国现代音乐创作曾有过影响,然而,中国人对这种音乐传播的接受曾经历了曲折的历史过程。60年代以前,王光祈(1892—1936)、丰子恺(1898—1975)、张宁和(1927——)等曾撰文着重于音乐风格及其代
[Abstract]:Since the 1930s, Debussy's Impressionist music has had an impact on modern music creation in China. However, the acceptance of this kind of music spread by the Chinese has experienced a tortuous historical process before the 1960s.Wang Guangqian 1892-1936Pao, Feng Zikai 1898-1975Li, Zhang Ning and Li 1927-etc. have written articles focusing on the style of music and its generation.
【作者单位】: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舞蹈学院;
【分类号】:J60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周凯模;中国人如何研究西方人的音乐历史——研究者的再定位及其方法拓展[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婉侠;;“现实”与“虚幻”的交织——有感于德彪西音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2 周娟娟;;德彪西钢琴曲《帕斯比叶舞曲》的踏板运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3 杨留兵;薛军;;标题音乐与19世纪浪漫乐派[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4 喻樱;;高尚的人格、圣洁的心灵——交际花薇奥列塔性格特征[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5 符周利;;论西方宗教对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音乐的影响[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9期
6 华文健;;论维也纳古典乐派对交响曲的贡献[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7 王晶一;;歌剧《参孙与达丽拉》中咏叹调《我心花怒放》演唱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4期
8 熊丹;;浅析巴托克《罗马尼亚民间舞曲》[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9 张红霞;肖俊俊;;古希腊声乐艺术[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10 刘克利;杨兴斌;;流行歌曲美声唱——谈美声唱法在中国的普及[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孙泓;;5—14世纪西域音乐舞蹈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和影响[A];朝鲜·韩国历史研究(第十一辑)——中国朝鲜史研究会会刊[C];2009年
2 金世余;;我国近代教会学校音乐教育之影响管窥[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彬;西方钢琴前奏曲的三个重要阶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刘珊珊;新民·新知·新文化:《新民丛报》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燕飞;当代中国民族器乐创作对新音响的探索与实践[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7 温展力;音乐视野中的观念艺术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许琛;阿沃·帕特钟鸣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10 任飞;唐代太常、教坊乐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许莹莹;德沃夏克《e小调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分析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于丹;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高yN蔚;新中国电影音乐风格的流变[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4 熊焱;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本体分析与演奏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武旭峰;山东省临沂市钢琴音乐教育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珊;从彭丽媛、宋祖英、谭晶的歌唱艺术看中国当代声乐艺术的发展方向[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欣廷;尚德义合唱作品分析与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爽;从勃拉姆斯晚期钢琴小品op.116-op.119看其创作风格及演奏[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匡秋爽;红色经典音乐的美育价值与传承传播[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冠英;斯特拉文斯基芭蕾舞剧《春之祭》原始宗教仪式音乐表现形式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黎丽;法国印象派音乐及其代表人物[J];福建艺术;2003年03期
2 梁永程;;浅谈德彪西的音乐创作理念[J];中外企业家;2009年16期
3 黄炜;;国内德彪西印象派音乐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评述[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4 熊焱;;浅析《贝加摩组曲》在德彪西创作过程的重要地位[J];黄河之声;2009年12期
5 苑韵;朱燕芝;;论德彪西钢琴艺术思想[J];大家;2010年06期
6 赵燕;;梦幻与暗示——从德彪西作品看印象派色彩性管弦乐语言风格的形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21期
7 黄炜;;二十世纪初中国作曲家的创作受到印象派音乐风格影响的状况[J];科技信息;2010年01期
8 刘霖;德彪西管弦乐作品中的光和色[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7年01期
9 俞抒;;德彪西与印象派音乐[J];音乐世界;1980年10期
10 于景;;德彪西《水中倒影》印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玮;;毛泽东宗教理论的历史回顾与思考[A];学习 坚持 发展——青海省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优秀论文集[C];1993年
2 王茂涛;;江苏治蝗历史回顾与展望[A];纪念六足学会创建八十周年、江苏省昆虫学会四十周年论文集粹[C];2000年
3 倪英才;张雁南;;民族学研究的历史回顾[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4 郭淑斌;黄希庭;;自信心研究的历史与未来[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刘敬东;;国际货币金融法律制度的历史回顾[A];《WTO法与中国论坛》文集——中国法学会世界贸易组织法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五)[C];2007年
6 周德山;;电镜技术在医学生物学领域应用体会及历史回顾[A];解剖学杂志——中国解剖学会2002年年会文摘汇编[C];2002年
7 姚伟梅;;香港中学商业教育历史回顾及课程探究[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4)——中国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8 张福墁;陈端生;王松涛;;励精图治 与时俱进——设施园艺工程专业委员会24年回顾[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第七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凯昌;刘志武;;森林博物馆建设的回顾与展望[A];2005年中国科协学术年会26分会场论文集(1)[C];2005年
10 肖银玲;;高等教育出版社高等学校本科工程图学教材建设历史回顾[A];中国图学新进展2007——第一届中国图学大会暨第十届华东六省一市工程图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跃;德彪西印象[N];音乐周报;2005年
2 高远;海与风的对话[N];音乐周报;2005年
3 王月明;朦胧美的乐曲[N];中国文化报;2008年
4 萧冷;德彪西与印象主义[N];音乐周报;2002年
5 徐健;印象德彪西[N];江淮时报;2006年
6 刘玮;法国四重奏弦上演绎“德彪西”[N];音乐周报;2007年
7 [美]肯特·卡丁;“物流”的历史回顾[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2年
8 世界旅游组织亚太区主任 徐京;重要旅游国际文献的历史回顾[N];中国旅游报;2011年
9 秦笃烈;从一本书的历史回顾看历史节拍和碰撞[N];科技日报;2002年
10 武蓓琳;品味傅聪“诗意”钢琴[N];音乐周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金忠;俄汉词典编纂论纲[D];黑龙江大学;2004年
2 徐孟东;20世纪帕萨卡里亚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0年
3 李哲;生态城市美学的理论建构与应用性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05年
4 王萃;武满彻和声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5 刘奇;莫里斯·奥阿纳音乐语言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许志斌;武满彻中期作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史勇红;基于患者动态信息的序列胸部X光片的自适应分割[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8 王伟;美国对古巴遏制政策的起源[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9 欧志雄;新中国引用海外华资政策研究(1949至2003年)[D];暨南大学;2005年
10 郭强;中国船舶工业企业国际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蔡日锡;德彪西的歌剧《佩里亚斯与梅里桑德》第一幕音乐初探[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2 刘淳尹;对德彪西音乐创作中内含东方文化因素的审视[D];福建师范大学;2012年
3 吕一鸣;对德彪西管弦乐作品—大海的分析[D];吉林大学;2013年
4 王碧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法国文化中的德彪西音乐[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段杨春子;德彪西管弦乐作品《大海》的创作分析与指挥诠释[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6 邓菲;论德彪西作品《牧神午后》及长笛演奏技法[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7 盛雯;德彪西声乐套曲《被遗忘的小咏叹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8 冯紫琳;德彪西《贝加莫组曲》的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9 孙冬冬;德彪西的第一狂想曲探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康思超;德彪西声乐套曲《华丽盛宴》的艺术特征及演唱处理探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2587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258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