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中国古代乐论对当代器乐教学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8-04-09 13:09

  本文选题:乐论 切入点:器乐 出处:《民族艺术研究》2012年06期


【摘要】:中国古代许多乐论中蕴含了中国古代独特的音乐表演理论,其中"情器并重"、"形神追求"、"心器相应"、"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尽善尽美"等观念,对于启示当今的器乐教学,纠正我国当代器乐教学艺匠化、功利化、技艺化的教学行为和教学观念大有作用。
[Abstract]:It is helpful to correct the teaching behavior and concept of artisan, utilitarianism and artistry in contemporary instrumental music teaching in China.
【作者单位】: 温州大学音乐学院;
【分类号】:J62-4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东海;;先秦农业生态观探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1期

2 黄妍;桑青松;;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中的人际空间距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梁宇;;从舞赋走进汉代舞蹈[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4 张琼;;《列子》连词性结构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5 查昌国,吴海波;“克己”重释[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6期

6 丁为祥;;从生存基础到力动之源——朱子哲学中的“气”论思想[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刘喜珍;中国古代儒家经济伦理思想历程与特征探析[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8 战学成;试论建安散文的时代特色[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9 孙晔;走向科学与成熟——简论现代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与创新[J];北方论丛;2003年05期

10 张碧波;箕子论——兼论中国古代第一代文化人诸问题[J];北方论丛;2004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王洪明;;简论《管子》的社会保障思想[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李姗姗;;浅析汉画像鸡首人身神怪象征意义[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淑辉;当代中国交往理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陈建新;李渔造物思想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5 宫芳;先秦齐国的国家管理思想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过晓;论作为中国传统绘画美学概念的“似”[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7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韩瑜;唐代小说与唐代民间信仰[D];浙江大学;2009年

9 姜哲;中西方诠释学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林苏闽;西汉儒学的自然主义转型董仲舒哲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黄恒学;高校德育人性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鹿凤琴;影响声乐教学与表演的心理因素[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4 袁鸿牧;明式家具与文艺复兴式家具审美比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于慧;魏晋南北朝时期旅游文化探析[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阴文燕;农村从土葬到火葬的道德理由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7 冯志燕;春秋时期政治预言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孔沫人;韩愈道统观思想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丁行彦;从人本层面看科技异化问题[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班睿;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的本土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璞;;浅谈在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年12期

2 张泽鸿;从古代乐论看中国音乐的生命精神[J];巢湖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3 杨传红;;高师声乐小组课教学模式刍议[J];剧作家;2006年04期

4 高志利;;探讨高师《民族器乐》课教学的新模式[J];运城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宋瑾;;钢琴教学的新模式——数码钢琴集体课[J];黄河之声;2007年14期

6 康乐;;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教学模式的探索[J];大众文艺;2010年09期

7 闫英;;高职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初探[J];黑河教育;2011年06期

8 李姝;;高师声乐集体大课教学模式思索[J];艺术研究;2011年03期

9 刘嵬;;荀子乐论中音乐教育重要性[J];成才之路;2007年03期

10 陈四海;从阮籍的《乐论》谈他的音乐美学思想[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及表演版);199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育文;;多元一体 普及提高——适应新形势的高校数码钢琴教学模式探析[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2 刘诚;;论和声分析教学[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韦星;;CAI模式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的应用[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王昌奎;;试论高校《钢琴文献与教法》课程的性质与教学模式设计[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张颖雪;;和声教学改革之我见[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阮琼刚;;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模式的改革设想[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杜晓十;;在理论与实践间徘徊——三十年来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和声教学述评[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张韵璇;;探索与定位——中国音乐学院 复调公共课改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金晶;;谈高等师范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郁正民;;创造适合学生的教学模式——音乐课目标教学实验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孙春芳;震天锣鼓打出盛世元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2 刘辉;教学曲目与教学法的关系[N];音乐周报;2008年

3 本报记者 晋雯雯 宋卫云;因为专业所以突出[N];音乐生活报;2011年

4 朱志凌;鼓浪屿钢琴学校渐成品牌[N];音乐周报;2008年

5 毛公强;德国音乐大师“琴岛”授“乐道”[N];中国文化报;2006年

6 建华;构建我国民众终身音乐学习体系[N];中国艺术报;2007年

7 寒冰;民族声乐教学在改革创新中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孙焕英;呼唤“李凌式乐评”[N];中国文化报;2006年

9 ;古典吉他:青春专业崭露头角[N];音乐周报;2008年

10 王敏;质量立校 实践育才[N];中国艺术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3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4 刘莉;魏晋南北朝音乐美学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云锋;普通高校公共音乐教学模式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2 潘燕;浅谈儿童钢琴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万雪莹;教学艺术范式在普通音乐教育中的运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4 桂海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模式的结构探索[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5 孙建华;新时期高师声乐教学的研究与探讨[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6 吴婷;对新疆部分高校数码钢琴集体课的调查与思考[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7 孙旭辉;在“他者”与“自者”之间[D];郑州大学;2003年

8 郭楠;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D];中南民族大学;2010年

9 于晓晶;泰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教学[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10 谭薇;结合学生的场认知方式特点探讨高师声乐教学模式、策略[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7265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265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1d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