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花儿”的音乐特性及演唱方法探究
本文选题:青海“花儿” + 音乐特性 ; 参考:《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摘要】:青海"花儿"以其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特征成为我国西北民族音乐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那悠扬婉转、高亢嘹亮的曲调,总是突出地表现了独立的艺术风格与地方特色,本文就青海"花儿"所具有的音乐共性基础上,对不同民族的"花儿"特性作了进一步剖析,并就"花儿"的演唱方法及润腔技巧做了进一步阐述。
[Abstract]:Qinghai Huahua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n Northwest China with its unique expressive technique and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Its melodious melodious and loud tunes always show an independent artistic style and local characteristics. On the basis of the musical commonness of "Flower" in Qinghai, this paper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f the "Flower"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nationalities.In addition, the singing method and moistening technique of Hua Hua are further elaborated.
【作者单位】: 青海师范大学;
【分类号】:J61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静;;怎样提高歌唱中的声情并茂[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2 程虹;;学习声乐演唱应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3 王立龙;;浅谈歌唱发声的方法纠正及新的声乐教学理念[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6期
4 丁一凡;;浅析“中国唱法”提出的合理性[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11期
5 李婧;李强;;浅谈歌剧《唐璜》中二重唱《让我们携手同行》中女中音的声音处理[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6 杨伟红;声乐教学中的发声练习[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赵大海;;高教师范专业声乐教法初探[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8 于敏;;高师声乐技能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施启龙;;浅谈美声唱法与当代民族唱法的融合[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常诗竞;;声乐集体课的教学实践与思考[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2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4 周亮;花儿的文学性与音乐性关系及传承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李卓;借鉴、融通及其它——中西花腔女高音演唱艺术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方淋淋;从音乐社会学角度论高师声乐教学改革[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文皓;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歌唱艺术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孙国栋;康保二人台的艺术特征[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6 韩艳;《孔空声乐练习曲》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及意义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丽娟;中国民族声乐发展的时代性特征[D];西北民族大学;2010年
8 赵妍;由“吴碧霞中西合璧唱法现象”思考声乐教学[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周东恩;论新时期民族声乐的特征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温洲;李双江歌唱艺术风格探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章琼;;试论“花儿”的演唱方法[J];中国音乐;2006年02期
2 陈菊芬;;客家山歌的演唱特点与方法之我见[J];嘉应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3 于艳;;浅谈学前教育专业儿童声乐的演唱及弹奏[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4 孟奇玉;;流行音乐演唱的情感体验[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5 林敏丹;;民族化演唱方法特征的探究——以《清粼粼的水蓝莹莹的天》为例[J];大舞台;2011年06期
6 胡金安;;对藏戏声乐的一点浅见[J];西藏艺术研究;1986年02期
7 董永福;切勿患上“卡拉OK病”[J];人民音乐;1992年11期
8 卢丽萍;;试论我国“同歌多唱”的现实可行性[J];艺术探索;2006年S2期
9 王东成;;A·斯卡拉蒂三首声乐作品的演唱研究[J];文教资料;2009年05期
10 周洁群;;略论黄梅戏的科学发声法和安庆方言技巧的有机融入[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张凤岚;;关于童声演唱方法的探讨[A];不老的长江——第二届长江沿岸城市群众文化发展论坛论文选[C];2001年
2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杨曙光;;多维文化视野中的专业声乐教育——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上的讲话[A];首届中国大众音乐高层论坛暨2005年《中国大众音乐年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刘建洲;;论戏曲音乐的改革与创新——兼谈戏曲音乐的创作方法[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杜建华;;川剧《金子》的审美示范意义[A];中国戏剧奖·理论评论奖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杨春发;;我国民歌演唱风格的美学支点[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苗鸿信;;我国通俗唱法的基本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8 张鸣;;唐宋“踏歌”考释(上篇)[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马吉军;索尼爱立信音乐手机W760c正式上市[N];中国消费者报;2008年
2 记者 张珏娟;“野火春风”带火歌剧市场[N];四川日报;2008年
3 石维坚;歌声与时代同行[N];中国文化报;2010年
4 顾春雨;声乐比赛究竟比什么?[N];音乐周报;2004年
5 苏丽萍;李树建欲树豫剧“李派”[N];光明日报;2007年
6 刘辉;教学方法至关重要[N];音乐周报;2008年
7 戈弘;扬州的“原生态民歌”[N];扬州日报;2006年
8 帅泽鹏;吴碧霞获全国“德艺双馨”荣誉称号[N];常德日报;2007年
9 孙成芳;婺剧《白蛇前传》尝试创新[N];音乐周报;2008年
10 徐怀谦;操千曲而后晓声韵[N];人民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车新春;19世纪上半叶的德意志音乐文化与民族主义思潮[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t熁,
本文编号:17475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47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