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由歌剧《波基与贝丝》的多元性看中国歌剧的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18-04-15 09:20

  本文选题:歌剧 + 民间音乐元素 ; 参考:《西南大学》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美国音乐的发展经历了300余年的历史,其间经历了从认同自我的欧洲化、塑造自我的美国化最终发展到表现自我的多元化。20世纪美国兴起的多元音乐文化对具有美国特色的音乐创作提供了成长的环境。《波基与贝丝》就是在这一环境下诞生的,由美国作曲家格什温创作。在这部歌剧中他把美国人固有的音乐语言、独特的音乐性融入到这部作品里,以吸收和运用本国爵士与民间音乐素材为创作的主要方面;他亲身体验民间音乐和流行音乐的传统,并将它们推向专业音乐的高度;他把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生活真实地搬上舞台;他将娱乐性恰当的融入到歌剧中,并采用爵士音乐素材写出了深刻反映普通美国人民的思想感情的音乐作品——歌剧《被基与贝丝》,在当时是既有新风格又有浓厚美国民族性的美国歌剧的代表作。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首先讨论了《波基与贝丝》之前的美国歌剧关于美国风格的探索之路。第二部分分析了《波基与贝丝》中包含的多种音乐元素,这种音乐的多元性实际上是与美国多元文化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第三部分从格什温《波基与贝丝》的成功给我国歌剧发展的启示即:民族特色、现实主义题材、歌唱性特点和商业化手段四方面分析了多元环境下我国歌剧发展的出路。最后总结了多元音乐文化下歌剧要提倡多元的发展,要积极的吸收多种音乐形式的精华,要有意识的把各种有利的艺术形式融入到歌剧中,在继承中求创新,才能使我国歌剧得到更好的发展。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of American music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300 years, during which it has experienced the Europeanization of self-identity.The Americanization of shaping oneself finally develops to the pluralistic expression of self. The multicultural music culture that emerged in the 20th century provides a growing environment for the music creation with American characteristics. It is in this environment that "Porky and Beth" were born.By American composer Gershwin.In this opera, he integrates the native American musical language and the unique musicality into this work, and takes the national jazz and folk music material as the main aspects of his creation.He experienced the traditions of folk music and pop music and pushed them to the level of professional music; he took the lives of small people in real life to the real stage; he incorporated entertainment into operas appropriately.And the jazz music material is used to write a musical work which deeply reflects the thoughts and feelings of the ordinary American people-the opera "Beit and Beth", which is the representative work of American opera with both new style and strong American nationality at that time.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first, the exploration of American style in American opera before "Porky and Beth" is discussed.The second part analyzes the various musical elements contained in "Porky and Beth", the diversity of which is closely related to American multiculturalism.In the third part, the author analyzes the outlet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 in the pluralistic environment from four aspects: national characteristics, realistic themes,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ommercial means, from the success of Gershwin's "Porky and Beth" to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opera.Finally, it summarizes that under the multi-music culture, opera should advocate the development of diversity, actively absorb the essence of a variety of musical forms, consciously incorporate various favorable artistic forms into the opera, and seek innovation in inheritance.Can make our country opera get better developmen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832;J61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路海燕;;试论莫扎特音乐创作的艺术特点[J];大舞台;2011年06期

2 李秀敏;;“飞吧,理想,展开金色的翅膀”——谈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及《茶花女》中音乐人物形象的塑造[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3 徐文正;;论十七年时期我国的歌剧发展[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4 叶晟;;用“红色”精神创作“红色”歌剧[J];军营文化天地;2011年09期

5 栀子;;2011国家大剧院世界歌剧院发展论坛综览[J];歌剧;2011年08期

6 陈志音;;原创“井喷”的喧声与沉寂——2011年中国歌剧舞台新品综览[J];歌剧;2011年07期

7 张器友;;是钩沉还是翻检早已厘清的陈年老账?[J];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04期

8 闫霏;;浅议20世纪80年代中国民族歌剧创作中的“民族化”[J];作家;2011年16期

9 汤晓霞;;莫扎特歌剧的艺术风格——以《唐璜》为例[J];名作欣赏;2011年27期

10 梁亚西;;论莫扎特歌剧风格的理论诠释与演唱实践[J];大家;2011年16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傅显舟;新歌剧创作的老问题[N];中国艺术报;2011年

2 田玉斌;中国歌剧创作的成功之作[N];中国文化报;2011年

3 刘诗嵘;《塞柯与樊泽蒂》对我国歌剧创作的启发[N];中国文化报;2005年

4 刘春;转身远去的皮娜·鲍什[N];中国艺术报;2009年

5 马以鑫;从《雷雨》谈歌剧的改编[N];文汇报;2007年

6 伍斌;海派歌剧唱“火”国家大剧院[N];解放日报;2008年

7 总政歌剧团团长 教授 著名戏剧导演 黄定山;军旅歌剧的创新与超越[N];中国文化报;2008年

8 何玉人;创造民族歌剧的辉煌[N];中国文化报;2003年

9 袁岚;歌剧《雷雨》看什么[N];中国文化报;2006年

10 卜大炜;探察莫扎特音乐的“DNA”[N];音乐周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满新颖;中国歌剧的诞生[D];厦门大学;2006年

2 陶立新;论威尔第晚期歌剧男中音声部角色创作的继承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慧娟;理查·施特劳斯的歌剧《玫瑰骑士》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刘喜;瓦格纳歌剧中音乐与戏剧的关系[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3 田红粉;论威尔第歌剧中的女高音人物形象塑造[D];河南大学;2009年

4 陈丽莉;宣叙调在17-19世纪西洋歌剧中的演变[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陈玉;论19世纪欧洲歌剧创作中音乐戏剧性的发展[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易巧丽;论格什温歌剧《波基与贝丝》的艺术特点[D];西南大学;2007年

7 戚卫民;论本杰明·布里顿的歌剧《格洛里阿纳》中的女王形象塑造[D];河南大学;2009年

8 李江鸣;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中男中音的演唱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9 王杨;咏叹调演唱中的二度创作问题[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10 尹洁;莫扎特晚期三部歌剧中的女仆角色[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7534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7534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d84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