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采借到融合——藏、汉语境中的青海互助土族民歌
本文选题:青海互助 + 土族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摘要】:民族之间的相互吸收和融合是杂居区民族的共同特征。置身于汉、藏交错环境中的青海互助土族人,在其民歌的传承与传播中,处处表现出在固守其母语歌特征的同时,尽力吸收周边民族的音乐语汇并将之融合,最终形成一种全新歌种的动态过程。按照互助土族民歌发展的历史轨迹,由表及里分两个层次对这种现象进行深入的探讨,可认为固有的民族性和现实的地域性是互助土族民歌与他民族民歌相融合的根源,其表现形式是对民族母源音乐文化的坚持和对民族杂居地域内他民族音乐文化的开放、吸纳与融合。
[Abstract]:The mutual absorption and integration of nationalities is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nationalities in the mixed areas. In the context of Han and Tibetan interlaced environments, in the inheritance and dissemination of their folk songs, the people of Qinghai Huo Tu showed that, while adher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native songs, they tried their best to absorb and integrate the musical vocabulary of the surrounding nationalities. Finally, a new kind of dynamic process of song species is formed. According to the historical track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uzhu Tu folk song, this phenomenon is deeply discussed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inside level. It can be concluded that the inherent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he regional nature of the reality are the root of the fusion of the Huzhu Tu folk song with the other national folk song. Its manifestation is the persistence of the national mother music culture and the opening, absorp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he other national music culture in the mixed ethnic region.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阳t;新加坡、欧美的双语(多语)教育——比较与语言学透析[J];比较教育研究;2003年06期
2 范安怀;高中政治课双语教学初探[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6期
3 刘丽宁;80年代初至今新加坡华语使用状况分析及展望[J];东南亚研究;2002年05期
4 罗驱波,张申;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信息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环境[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年02期
5 黄晓华,杨静,李惃,周志华;大学化学双语教学设计初探[J];大学化学;2005年03期
6 季真;从一个案例看化学双语教学[J];化学教育;2004年08期
7 周新丽;;学生因素对双语教学的影响[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8 朱建成;高校实施双语教学之探析[J];高教探索;2004年04期
9 王贵生;跨文化视野中的民族教育[J];贵州民族研究;2005年04期
10 李模琴;双语教学及其双语教师队伍建设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4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2 苏德;多维视野下的双语教学发展观[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3 艾力·伊明;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视野中的“维汉”双语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4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5 宋梅砚;论上海发展中的中小学双语教学[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明才;加拿大双语教育及其对我国英语教育的启示[D];辽宁师范大学;2003年
2 刘丕勇;内蒙古地区师范类蒙授英语专业教学模式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4年
3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王艳萍;基于情境认知理论的双语教学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世业;延边朝鲜族中小学三语教学中若干问题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6 丁卫英;我国双语教学之探索[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曹东云;高校双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ISD视野[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8 朱维;高中化学双语选修课教学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余保华;双语教学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刘莎;拓宽英语学习渠道 丰富语言实践时空[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鸿为;;土族姑娘溜溜[J];民族音乐;2005年04期
2 李昕;叶姿含;;土族民俗及民俗音乐[J];青海社会科学;2010年04期
3 郭德慧;从民俗看青海土族民间音乐赖以生存的社会土壤[J];音乐探索;2004年02期
4 董思源;;土族酿酒歌及敬酒歌[J];中国土族;2006年01期
5 苍海平;;土族民间信仰及其仪式音乐研究[J];中国音乐学;2009年02期
6 刁彦;桑吉仁谦;;土族古歌节会中的农业文化[J];中国土族;2009年04期
7 段亚平;;甘肃卓尼土族和五孔铜箫[J];乐器;1991年01期
8 郭德慧;土族婚俗及婚礼歌探究[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9 宋巨瑶;;土族民间音乐及其特征[J];青海民族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10 杨正君;土族民间音乐研究的历史与现状[J];青海民族研究;2003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徐秀福;朵海生;;话说三川田野情歌“库咕笳”[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徐涟;土乡歌声入CD[N];中国文化报;2000年
2 青海省副省长 吉狄马加;《秘境青海》:颂歌与天籁的共鸣[N];青海日报;2009年
3 记者 李欣;国家交响乐团为我省基层群众送来“音乐盛宴”[N];青海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萧柳 通讯员 赵统云 李国昌;“花儿”芬芳 情浓醉人[N];青海日报;2010年
5 李玲;中国少数民族民歌抢救行动成果喜人[N];中国旅游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裴诺;青海交响乐团勾勒《青海素描》[N];音乐周报;2009年
7 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 马少青;关于“甘肃花儿”申遗成功后的几点思考和建议[N];甘肃日报;2010年
8 庞成明 分社;民和加强对纳顿艺术的传承保护[N];青海日报;2010年
9 记者 苏建平 通讯员 包正礼;老爷山花儿会实现综合收入3572.32万元[N];青海日报;2010年
10 文华;多元文化融合的“纳顿”艺术(下)[N];青海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祁慧民;音乐文化交融环境中的个性与共性[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3年
,本文编号:18182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182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