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西安鼓乐社及其民俗活动考察研究

发布时间:2018-04-29 04:26

  本文选题:西安鼓乐社 + 民俗活动 ; 参考:《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硕士论文


【摘要】: 目前,在我国境内流传着迄今发现并保存最完整的一个大型民间器乐乐种,它就是陕西的西安鼓乐。西安鼓乐民间称为“乐器”或“细乐”,分布在西安市及其邻近终南山麓各县,是一种集打击乐和吹管乐为一体的民间器乐合乐形式。追溯其历史渊源,从乐曲结构、乐谱、曲名和所使用的乐器来分析,西安鼓乐可能源于唐,起于宋而兴于元、明,盛于清。对于西安鼓乐的研究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研究队伍不断扩大,研究成果层出不穷,学术的影响力和社会关注也在不断扩展。然而,这50多年研究领域似乎有这样一种倾向,即研究凸显在两个方面,一是在溯源,二是在“音乐本体中心特征——律调谱器曲”。[1]当然,对于音乐本体的研究是一项不可缺少而又至关重要的步骤,这为我们继续在深入研究音乐本体的基础上扩大研究领域和范围提供了实施的条件。而仅把目光停留在音乐本体上,不去探究能将西安鼓乐得以承载的班社,看不到班社里民俗的功能性存在是音乐传统能够活体传承的必要条件,西安鼓乐何以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存与传承。 笔者自2001年5月份已开始接触西安鼓乐,并先后对南集贤东、西村鼓乐社、何家营鼓乐社、大吉昌鼓乐社、城隍庙鼓乐社、东仓鼓乐社等进行了民族音乐学性质的实地调查。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研读了西安鼓乐学术前辈们的研究成果后,似乎看到了西安鼓乐研究领域中的局限性,从而引发了对西安鼓乐进行民俗学的思考。 本文在大量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西安鼓乐社的现状进行学理追问,试图超越以往西安鼓乐研究仅仅关注音乐本体的方法,借助民俗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理论,将西安鼓乐社和民俗作为一个文化整体来认识,对西安鼓乐社的分类、成员、性质、社规,以及乐社参与的庙会、祈雨、斗乐等民俗活动进行深度描述,阐释其深层意义,寻求这一民间乐种保存和传承的文化根源。
[Abstract]:At present, one of the most complete folk music species has been found and preserved in China, which is Xi'an drum music in Shaanxi province. Xi'an drum music folk called "musical instruments" or "fine music", distributed in Xi'an and adjacent counties in the foothills of the mountains, is a combination of percussion and wind music as one form of folk instrumental music. Tracing back to its historical origin, from the music structure, music score, music name and the instruments used, Xi'an drum music may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Tang Dynasty, from Song Dynasty to the Yuan Dynasty, Ming Dynasty, and the Qing Dynasty. The research on Xi'an drum music has gone through more than half a century, the research team has been expand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endless, academic influence and social concern are also expanding. However, there seems to be a tendency in the field of research for more than 50 years that the research highlights two aspects, one is tracing the source, and the other is the "music Noumenon central feature-music tunes." [1] of course, The study of music ontology is an indispensable and important step, which provides the conditions for us to expand the research field and scope on the basis of further study of music ontology. Instead of looking at the music Noumenon, not exploring the Banshe, which can carry the Xi'an drum music, we can't see that the functional existence of the folk customs in the Banshanli is a necessary condition for the music tradition to be carried on in vivo. How can Xi'an drum music be preserved and passed on in real sense. Since May 2001, the author has come into contact with Xi'an drum music, and has carried out a field investigation on the national musicology nature of Nanji Xian Dong, Xicun Drum Club, he Jiaying Drum Club, Dagichang Drum Club, Chengghuangmiao Drum Club, Dongcang Drum Club, and so on. After mastering a lot of firsthand data and studying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Xi'an drum music academic predecessors, it seems to see the limitations in the field of Xi'an drum music research, thus triggering the folklore thinking of Xi'an drum music. On the basis of a large number of field investigations, this paper makes a theoretical inquiry in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Xi'an Drum Club, and tries to surpass the previous study of Xi'an Drum Music by focusing only on the methods of music ontology, with the help of folklore, cultural anthropology and other multidisciplinary theories. To understand Xi'an Drum Music Society and folklore as a whole, to describe in depth the classification, members, nature, social regulations and folk activities of Xi'an Drum Club, such as temple fairs, praying for rain, fighting music, etc., in order to explain its deep significance. To seek the cultural roots of the preserv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is folk music species.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J607;K892.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利华;;番村禾花宝诞及其社会功能[J];铜仁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邓大情;;近代小说中的上海民俗[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8期

3 李晓宇;冯冕;;金代红绿彩瓷塑艺术的民俗性体现[J];中国陶瓷工业;2011年03期

4 任艳花;;民间舞蹈的当代传承方式探骊[J];大舞台;2011年06期

5 闫德亮;;传统节俗的神话学阐释[J];寻根;2011年03期

6 刘凡;;民俗的生产与消费——民俗变迁的经济学视角[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7 杨海宾;刘燕;;谈吴江市庞山湖神歌生存现状[J];大舞台;2011年06期

8 熊怡;唐明;;粽香寄深情[J];今日重庆;2011年06期

9 郭丕汉;;试论临县民俗文化的特性及其社会功能[J];吕梁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10 岳占君;彭玮;;楚韵悠悠——试述汉绣的文化流源[J];大众文艺;2011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大同;;玉皇信仰的起源及其与民俗活动的关系[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2 丹桔·青新;;千姿百态 情趣隽永——元宵节俗浅谈[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3 赵晓梅;;明清北京公共空间什刹海的绿化与民俗活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韩晓时;;民俗资源与创意产业[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5 吕清义;;论福建侨乡民俗的特性及其作用[A];福建侨乡民俗——福建侨乡民俗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6 魏遐;汤蓉岚;;区域民俗旅游资源的类型及开发——兼台州民俗旅游资源开发设想[A];区域旅游开发与崂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C];1999年

7 马达学;;青海民俗与巫傩文化[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8 李新华;;怀念山曼先生[A];“当代民俗文化的传承保护与开发”学术研讨会暨山东省民俗学会成立20周年纪念座谈会论文集[C];2007年

9 韩晓时;;美味口彩纵横谈[A];辽宁省社会科学普及系列丛书8——辽海讲坛·第六辑(民俗卷)[C];2010年

10 胡毅雄;;对联在岁时民俗中的应用[A];闽台岁时节日风俗——福建省民俗学会第二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驻陕西记者 黄晓峰;户县上演乡村“龙虎门”[N];中国文化报;2010年

2 记者 熊明;云南民俗活动异彩纷呈[N];云南日报;2008年

3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 张广瑞;勿把活民俗变成死文化[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4 本报实习记者 温蕊;民俗专家盘点春节错民俗[N];北京科技报;2006年

5 刘雪梅邋田雨震;百年敛巧饭 邻里万家欢[N];中国民族报;2008年

6 山东记者站 赵培霞;山东民俗活动唱主角[N];中国旅游报;2002年

7 田兆元;民俗活动不应作秀[N];文汇报;2004年

8 刘雪梅 田雨震;新春共享“和谐宴”[N];中国文化报;2007年

9 温都;民俗活动“拦街福”被注册商标[N];经理日报;2004年

10 雪林;春节黄金周返客潮起[N];无锡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统霞;被表述的民俗艺术[D];中央民族大学;2008年

2 张德军;中国新时期小说中的民俗记忆[D];兰州大学;2012年

3 彭栓红;元杂剧中的民俗文化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毛海莹;江南女性民俗的文学展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孙红侠;二人转戏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7 潘丽;花鼓灯的现时调查与保护的思考[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胡娟;龙舟竞渡流变历程中的现代发展[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9 肖学俊;西迁背景下的锡伯族戏曲“汗都春”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10 王剑;美学视野中清明节日民俗的整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文茹;西安鼓乐社及其民俗活动考察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8年

2 彭韬;宋代木版画中的民俗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3 茅正圆;回归民俗的生活世界[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何海华;论唐代寒食清明诗[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5 王永健;桐柏皮影戏音乐调查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单红莉;基于年文化的现代艺术设计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磊;中西方双簧乐器演奏艺术比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9年

8 王润平;甘肃省少数民族民俗活动中的养生健身行为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9 张冠男;传统的再发现[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袁静;旬阳蜀河镇会馆建筑及其民俗曲艺文化的研究与保护[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8183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183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95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