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依据古乐谱探析汉语声调的理论与方法

发布时间:2018-05-01 01:03

  本文选题:古乐谱 + 声调 ; 参考:《戏曲艺术》2008年04期


【摘要】:在汉语声调演变研究中,调值一直是研究难题,有些学者借助古乐谱来拟测调值为声调研究开辟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取得了不错的研究的成就,本文从古乐谱与汉语声调的关系、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现状及问题和对策等方面对这一研究进行全面综述与总结。
[Abstract]:In the study of tone evolution in Chinese, tonality has always been a difficult problem. Some scholars have opened up a new angle of view for tone research with the help of ancient music scores, and have made good achievements in this field. In this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ncient music score and the tone of Chinese,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its research,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e problems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nd summarized in an all-round way.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中文系;
【分类号】:J61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无未,陈珊珊;日本学者对“声明”与汉字音声调关系的考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02期

2 许莉莉;;从曲律角度看《中原音韵》中声调的归纳[J];南京社会科学;2005年12期

3 刘俐李;20世纪汉语声调演变研究综述[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俞为民;;昆曲平声字的字声特征与腔格[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 吴宗济;赵元任先生在汉语声调研究上的贡献[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3期

6 叶桂桐;用古乐谱拟测古汉语调值论证[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2期

7 俞为民;论昆曲上声字的字声特征与腔格[J];戏曲艺术;2005年01期

8 许莉莉;;《西儒耳目资》中的声调符号与昆曲字腔[J];戏曲艺术;2007年02期

9 王正来;关于昆曲音乐的曲腔关系问题[J];艺术百家;2004年03期

10 谢建平;;从“务头”到“唱调”——再论曲律形成发展的两个阶段性特征[J];艺术百家;2006年05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连生;《白石道人歌曲》旁谱研究及词乐遗音初探[D];河北大学;2000年

2 焦磊;昆曲音韵与明代官话[D];浙江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婷婷;;从曲唱角度看元曲的用韵特征[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2 夏中易;评入声研究中的两种对立观点——《入声论》之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谢仁友;;叹词的本质特点、注音和词形[J];辞书研究;2008年03期

4 柳飞;;试论唱歌与说话[J];常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5期

5 邹小利;;从超音段成分来考察英语语调学习中的汉语声调干扰[J];大家;2010年12期

6 刘俐李;二十世纪汉语声调理论的研究综述[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7 赵兴勤;;滚调、板腔体与戏曲的自我救赎——“中国古代戏曲传播史”系列研究之三[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8 冯妮娜;;中国传统记谱法的即兴性、模糊性[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9 赵义山;;旧话重说:散曲的流变及体式特征[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10 李雪萍;;汤显祖《临川四梦》曲牌、用韵、方言新探[J];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毛世桢;曾玉萍;沈倍蕾;;普通话语调研究综述[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冯琳;;赵元任与中西文化交流——以语言学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2 毛文琦;中国古代词学范畴举隅[D];复旦大学;2011年

3 潘妍娜;“回归传统”的理念与实践[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4 宋娟;宋代笔记在《全宋词》编纂中的史料价值[D];吉林大学;2012年

5 孔义龙;两周编钟音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6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8 陈刚;素朴与华丽:元明清戏曲美学风格嬗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9 杨飞;乾嘉时期扬州剧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10 苏庄銮;情感语音合成[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冯涛;赵元任汉语国际教育思想与实践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培忠;论张坚及其《玉燕堂四种曲》[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单单;杨慎词曲用韵考[D];吉林大学;2011年

5 李慕原;传统的变迁[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6 种海萍;赵元任与美国汉语教学[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fBod民;《疏影j奮》,

本文编号:18270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270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e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