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心灵的哀伤记忆——解析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及其演唱
本文选题:拉赫玛尼诺夫 + 《别唱吧美人》 ; 参考:《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4期
【摘要】:俄罗斯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的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唯美的艺术歌曲作品,对于拉赫玛尼诺夫的艺术歌曲的演唱与研究一直都是声乐专业师生们非常重视与关注的课题。本文仅以拉赫玛尼诺夫的一首艺术歌曲《别唱吧美人》为例,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作品的演唱特征以及风格的把握上进行总结与概括,从而管窥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的艺术特征以及演唱特点。《别唱吧美人》是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创作早期的一首作品,歌曲中有一种单纯质朴的情感,分外感人。这首艺术歌曲对于演唱者的要求非常高,首先演唱者应具备全面的演唱技巧,用以完成音乐中的各种演唱素材;其次演唱者应具有醇美、纯净的音色,这首艺术歌曲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演唱,都对音色具有较高的要求,演唱者一定要在声音具备稳、准、纯的基础上,兼具高、轻、飘的特点;此外演唱者还应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与理解创造音乐的能力。
[Abstract]:Russian composer Rachmaninov has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outstanding artistic songs in his life. The singing and research of Rachmaninov's art songs has always been a subject of great importance and concern for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of vocal music. This paper takes an art song by Rachmaninov, "Don't sing Beauty"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and research, summarize and generalize the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yle of the works. Thus, the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and singing characteristics of Rachmaninov's art songs are peeked out. "Don't sing Beauty" is an early work of Rachmaninov's art songs, which has a simple and simple emotion and is especially touching. This art song has very high requirements for the singer. First, the singer should have comprehensive singing skills to complete all kinds of singing materials in the music. Secondly, the singer should have mellow and pure timbre. This art song, whether male or female, has a higher demand for timbre, and the singer must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 light and floating on the basis of sound stability, accuracy and purity; In addition, the singer should also have a certain degree of artistic accomplishment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ability to create music.
【作者单位】: 沈阳音乐学院声乐系;
【分类号】:J624.1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张坚;;《戒指戴在手指上》的声乐艺术形象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2 于佳;;高男高音回归舞台的思考[J];飞天;2011年24期
3 刘芬芳;;高校声乐专业学生听赏唱片问题分析——以艺术歌曲《自从和他相见》的不同演唱版本为例[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4 黄晓萍;;声乐钢琴伴奏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指导性[J];时代文学(下半月);2008年06期
5 王金霞;;咏叹调《欢乐的日子》演唱处理探析[J];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王杨;;浅议咏叹调演唱中的二度创作[J];戏剧之家;2009年06期
7 姚连乔;张琪舜雨;;胡戈·沃尔夫的诗歌艺术——浅析《歌德歌曲集》的《Die Bekehrte》[J];艺术研究;2012年02期
8 揭冰;;关于高男高音现象的探源与思考[J];音乐创作;2008年06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伟;当前高师声乐教材使用存在的问题与思考[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2 郑婷婷;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艺术特征及教学演绎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邱金凤;卡娜娃演唱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杨静;音乐剧演唱中美声与流行唱法相融之研究及其教学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5 张发荣;舒伯特声乐套曲《冬之旅》风格分析及演唱初探[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6 朱华;歌剧《玛侬·莱斯科》中格里欧三首男高音咏叹调的演唱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7 孙丹青;论钢琴艺术指导在声乐教学中的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张利;阎维文歌唱艺术研究与对中国民族声乐的贡献[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蒋福容;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10 高歌;浅论“中国民族声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杰;;浅谈赵元任艺术歌曲《教我如何不想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年04期
2 李春琪;王立和;;诗、歌、乐完美结合的艺术歌曲——谈艺术歌曲的结构分析[J];艺术研究;2010年03期
3 沈玉华;;几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分析[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4 余洁;;拉赫玛尼诺夫和他的艺术歌曲[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5 张琴;;怎样演唱和诠释陆在易艺术歌曲[J];电影评介;2008年16期
6 侯方;;德奥艺术歌曲理性演绎的涵概[J];宿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刘洪岩;;艺术歌曲发展及演唱原则初探[J];大众文艺;2010年22期
8 唐晓琳;勃拉姆斯两首艺术歌曲的风格及演唱[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9 贾伟亚;;勃拉姆斯艺术歌曲演唱研究初探[J];电影评介;2009年11期
10 周加海;;浅析如何演唱好中国艺术歌曲[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瑞庆;;群众歌咏和流行歌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刘康华;;和声教学中调性扩张技巧的深化与功能关系的拓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8 叶红;;浅谈歌唱与声乐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从我战胜“痉挛性发声障碍”说开[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9 赵汉宁;;叙事曲的起源与变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于平;让“艺术歌曲”走向“群众歌咏”[N];光明日报;2001年
2 通讯员 范卫东 记者 郑晋鸣;全国艺术歌曲创作比赛在南京落幕[N];光明日报;2000年
3 田玉斌;成功的比赛 良好的开端[N];中国文化报;2000年
4 本报记者 赵宇清 杨宁舒;艺术歌曲赛事正酣 评委看台坐论短长[N];黑龙江日报;2000年
5 记者 徐涟;大学生有实力[N];中国文化报;2000年
6 徐励;艺术歌曲中的钢琴伴奏艺术[N];音乐周报;2000年
7 李光华;“送上我心头的思念”[N];音乐周报;2006年
8 姚红卫;“艺术歌曲”称谓应规范[N];音乐周报;2007年
9 徐涟;为普及艺术歌曲尽力[N];中国文化报;2000年
10 和平;让艺术歌曲走进生活[N];中国教育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5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怡;陆在易艺术歌曲演唱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振华;论贝多芬爱情题材艺术歌曲及演唱[D];河南大学;2009年
3 王明江;诗与歌的完美结合[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4 李宁;心灵深处的歌[D];曲阜师范大学;2007年
5 裴子天;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韵律难调》(OP34-13)音乐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6 李琦;从“红花绿叶”到“花开并蒂”[D];武汉音乐学院;2008年
7 薛娟;内蒙古本土艺术歌曲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8 张雪;黄自与舒伯特艺术歌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10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本文编号:1829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29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