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关于《古今乐纂》和音乐文献的辨伪

发布时间:2018-05-02 08:23

  本文选题:音乐文献 + 史料 ; 参考:《文艺研究》2008年11期


【摘要】:本文对《古今乐纂》一段佚文作详细考证,阐释其中蕴含的音乐史信息,进而确认其真实性。通过对"《古今乐纂》伪造说"的分析,作者提出音乐文献辨伪的原则和方法,即:一、读懂文献,正确标点;二、对相关史料作客观比较,避免先入为主的成见;三、"多闻阙疑",用充分考据的方式和保留沉默权的方式处理疑点;四、以"同情的理解"批判对象,尊重其时代属性和表述习惯;五、注意个别现象与制度化现象的区别,以及事物名称在广义与狭义上的区别,避免比附;六、作判断时寻找系统的证据,不立孤证,更不立臆说;七、正视不利于己说的证据,不故意回避;八、考查著录之时要做到资料完备并和推究征引相结合;九、正确理解同书异名、同名异书等情况,分清名实;十、提升修养,达到"知"的境界。
[Abstract]:This paper makes a detailed textual research on a piece of lost text in the compilation of Ancient and Modern Music, explains the historical information of music contained therein, and then confirms its authenticity.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theory of forger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methods of discriminating the musical documents, that is, to understand the literature and punctuate correctly, to make an objective comparison of the relevant historical materials and to avoid preconceived preconceptions; Third, to deal with doubts in the form of adequate textual research and retention of the right to silence; fourth, to criticize the object of "understanding with compassion," and to respect its epoch attributes and expressive habits; and, fifthl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individual phenomena and institutionalized phenomena.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broad sense and narrow sense of the name of things, to avoid comparing them; sixthly, to look for systematic evidence when making judgments, not to establish solitary evidence, and not to make assumptions; seventh, to face up to evidence that is not conducive to what one says, and not to deliberately evade it; and eighth, When examining and cataloguing, we should complete the data and combine the investigation and quotation; ninth, we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ynonyms of the same books and the different books of the same name, and distinguish the names and facts; tenth, we should enhance our cultivation and reach the realm of "knowing".
【作者单位】: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执行日本住友财团资助项目“大陆音乐在日本的遗存”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张维;唐代“坐、立部伎”的起源、沿革及流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2期

2 郑祖襄;;一段伪造的音乐史料——《古今乐纂》“隋代汉乐坐部”记载辨伪[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石志鸟;;论章台柳意象的历史渊源——杨柳经典意象考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江瀚;;略论荀子礼乐学说之思想意义[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4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5 吴贤哲;;七言古诗起源与产生问题考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6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7 李光辉;;沈从文女性崇拜的心理探微[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8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9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10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凯波;屈骚评论与汉代文学思想[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周燕来;南宋两淮地区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6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国政治现象剖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杨栋;神话与历史:大禹传说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秦序;刘贶与《太乐令壁记》[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Z1期

2 孙星群;中国传播日本的乐器、曲目、剧目之考释[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3 孙晓晖;《旧唐书·音乐志》的史料来源——兼论唐代乐令[J];音乐研究;2002年03期

4 郑祖襄;;唐宋“雅、清、燕”三乐辨析[J];音乐研究;2007年01期

5 张维;唐代“坐、立部伎”的起源、沿革及流传[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2期

6 潘怀素;隋唐燕乐的成立、递变和流传[J];人民音乐;1954年01期

7 ;唐李寿墓发掘简报[J];文物;1974年09期

8 邹跃飞;关于唐代燕乐“坐、立部伎”的几个问题[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9 秦序;唐李寿墓石刻壁画与坐、立部伎的出现年代[J];中国音乐学;199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汤亚汀;;音乐翻译专业与音乐学:若干问题漫议[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2 任莉莉;;说《隋书·经籍志》注中的“梁有”[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年07期

3 李奎;;山西哑叭教史料补阙[J];晋中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4 ;《人民音乐》欢迎订阅、赐稿[J];人民音乐;2011年09期

5 汪继红;;隋唐时期的舞蹈教育[J];兰台世界;2011年14期

6 ;蒙曼解读“话题帝”杨坚[J];出版参考;2011年19期

7 刘海龙;;研究哲学史的一些注意点[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07期

8 陈娟;;对张爱玲研究史料的两点疑问[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何时使用Excuse me[J];中学英语之友(上旬);2011年07期

10 宋文龙;;隋朝乡里制度浅探[J];丝绸之路;2011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1984年联抗史料座谈会简况[A];联抗战友忆联抗[C];1997年

2 ;有关马尾船政与中国电信史料[A];船政文化研究[C];2003年

3 李书磊;;删改,也可以作为一种史料[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30年精编:文学史研究·史料研究卷(文学史研究卷)[C];2009年

4 张量;高爽;;试论抗战时期支献史料文物资料的征集整理及研究利用工作[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5 刘建业;;重视少数民族史料的征集与研究[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6 赵俊臣;;正确理解贫穷农户的行为[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C];2001年

7 白拉都格其;;近代内蒙古史史料的突出特点——以著名王公贡桑诺尔布的史料为例[A];少数民族史及史料研究(三)——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学会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8 郑剑顺;;《光绪朝东华录》中的中日战争史料勘误[A];全国党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朝克图;;关于蒙古帝国时期的“约孙”[A];蒙古史研究(第九辑)[C];2007年

10 陈卫;;正确理解肢体功能中各关节的功能[A];中国法医学会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强;四公司征集文物史料获好评[N];石油管道报;2008年

2 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 杨奎松;利用国民党史料来研究国共关系史[N];北京日报;2008年

3 ;美国史料和档案委员会获美档案协会最高荣誉[N];中国档案报;2009年

4 记者 王力 实习生 孙文鑫;市政协举行文化史料书籍首发式[N];杭州日报;2009年

5 朱瑞增;一套珍贵地籍史料解决隋唐大运河故道研究难题[N];中国档案报;2010年

6 驻辽宁记者 毛琦;中国百年英文史料在沈阳展出[N];中国文化报;2010年

7 山东省高密市蔡家站中学 张贵初;运用史料组织教学的探索与实践[N];学知报;2010年

8 刘筏筏;正确理解“客人永远是对的”[N];中国旅游报;2005年

9 马艳红;正确理解 理性对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10 本报记者 张萌;抢救音乐文化遗产[N];音乐周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美月;宋代笔记音乐文献史料价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张小梅;唐代中日音乐文化交流史专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宋战利;曹丕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4 徐江雁;北京御医学派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5 王强;隋炀帝文化政策与文学实践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渠长根;功罪千秋[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7 邹晓f;上海钱业公会研究(1917-1937)[D];复旦大学;2006年

8 邹明军;《文献通考·经籍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房锐;孙光宪与《北梦琐言》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10 扎西当知;吐蕃噶氏家族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淼;《古希腊音乐文献》研究[D];河南大学;2004年

2 吴婷;《乐府诗集》引用的音乐文献研究[D];南昌大学;2007年

3 袁薇;论西域音乐文化中的龟兹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吴娜;两《唐书》女性史料的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丽;宋代乐队编制研究[D];河南大学;2001年

6 吕凤雨;《墨子》中的上古史料及其分析[D];烟台大学;2009年

7 曾观明;《韩非子》研究二题[D];华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李光毅;裕固族史学初探[D];兰州大学;2008年

9 鲁海峰;汉代造园史料浅议[D];苏州大学;2007年

10 代生;考古发现与《天问》研究[D];烟台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33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33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