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论弦索与金元北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8-05-04 13:26

  本文选题:弦索乐器 + 金元北曲 ; 参考:《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摘要】:明清曲家常以"弦索"称北曲演唱或北曲乐谱。金元北曲是以弦索为主的弹拨乐,弦索乐器能够与北曲繁密的衬字衬句相谐和,体现北曲特有的审美风貌。以弦索乐器演奏能够精确地表现北曲音乐的宫调转换,以弦存谱,标志着中国戏曲音乐的成熟。
[Abstract]:In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folk songs were sung or written in the form of "string song". Jin Yuan Bei qu is a kind of plucking music with string string, and the chord instrument is compatible with the dense sans-lined sentence of Beiqu, which embodies the unique aesthetic style of Bei qu. Playing with chord chord instrument can accurately express the change of the palace tune of the music of the Northern Opera, and marks the maturity of the Chinese opera music by the music of the chord.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17.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丘慧莹;乾隆时期剧学的传承与延续[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2 俞为民;论明代戏曲的文人化特征(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3 陈美林;;重视对“剪灯”系列小说的研究——《明代“剪灯”系列小说研究》序[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4 张淼;苍天负我 我负苍天——论元曲家乔吉的心态与创作[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5 张淼;论元曲家乔吉的心态特征[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戴峰;;论民俗与戏曲的关联[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祝克懿;“样板戏”话语对传统戏曲话语的传承与偏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8 黄仕忠;日本大谷大学藏明刊孤本《四太史杂剧》考[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余敏辉;谈陶宗仪对工艺革新的崇尚与重视[J];淮北煤师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10 吴建民;;古代文学功用价值论及其当代意义[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王曦;;明代南京作家南曲用韵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万斌生;;《牡丹亭》与“临川之曲”[A];'2006中国·抚州汤显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延保全;;《捉黄鬼》:中原古傩的遗存与衍化[A];祭礼·傩俗与民间戏剧——'98亚洲民间戏剧民俗艺术观摩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8年

6 张勇凤;;院本、捎戏与民间禁忌[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7 杨飞;;花雅主体的嬗变与戏曲史的演进[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元鹏飞;;明清戏曲中的舞蹈与社火表演浅述[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9 孙玫;;“三突出”与“立主脑”——透视京剧“样板戏”中的传统审美意识[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10 解玉峰;;论“花部”之勃兴[A];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海燕;关羽形象与关羽崇拜的演变史论[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2 朱海燕;明清易代与话本小说的变迁[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3 谭坤;晚明越中曲家群体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张春丽;元杂剧“悲剧说”辨析[D];苏州大学;2003年

5 钟锡南;金圣叹文学批评理论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胡建次;中国古代文论“趣”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7 吕文丽;诸宫调与中国戏曲形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4年

8 高益荣;元杂剧的文化精神阐释[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杨毅;宗教与戏剧的文化交融[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10 胡庆龄;吴梅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晓苇;文人、妓女和元杂剧[D];西南师范大学;2001年

2 李志梅;唐寅与“三笑故事”[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3 任心慧;试论李渔商业化“治生”方式对其曲论及剧作的影响[D];四川师范大学;2002年

4 张震育;明清传奇的人文精神[D];苏州大学;2002年

5 冷桂军;昆曲表演艺术的形式特征[D];苏州大学;2002年

6 舒永治;昆曲:百年传承的回顾与思考[D];苏州大学;2002年

7 聂心蓉;马致远杂剧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3年

8 郭健敏;《红楼梦》悲剧中的喜剧性[D];浙江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淑瑾;“梁山伯与祝英台”戏剧舞台形象之流变[D];上海戏剧学院;2003年

10 王锐;论元代清丽派散曲[D];西北师范大学;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本一;;论弦索与金元北曲的关系[J];民族艺术研究;2008年02期

2 刘想如;元曲语音非大都语音辨正[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4年04期

3 刘明澜;金元北曲的多元性与主体性[J];中国音乐学;2000年03期

4 徐扶明;昆剧中北杂剧剧目初探[J];艺术百家;1995年04期

5 周维培;《录鬼簿》成书考[J];东南文化;1993年03期

6 黄明兰;一对金代北曲三彩枕[J];中原文物;1987年01期



本文编号:18431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431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ea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