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南客家山歌与方言关系初探
本文选题:客家山歌 + 客家方言 ; 参考:《四川戏剧》2008年06期
【摘要】:正客家是数千年来因为战乱及自然灾害等原因从我国中原地带南迁至赣、闽、粤三地交汇的中心地带,并与当地原住民相互交流、融合形成的一个在语言、文化、习俗,特别是民间艺术诸方面都有自身特色的一个汉族支系。
[Abstract]:For thousands of years, the Hakkas moved south from the Central Plains to the heart of the three places of Jiangxi, Fujian, and Guangdong for thousands of years, and exchanged and merged with the local indigenous people to form a language, culture, and custom. In particular, folk art in various aspect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a branch of the Han nationality.
【作者单位】: 赣南师范学院音乐学院;赣南师范学院科技学院;
【分类号】:J60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温美姬;客家山歌的语言学研究[J];嘉应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2 刘纶鑫;客赣方言的声调系统综述[J];南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3 谢征;肖艳平;;论兴国客家山歌“哎呀嘞”的艺术特色[J];山东文学;2006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李恒;周小美;;赣南老区客家山歌刍议——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2 陈燕玲;;巧用龙岩山歌学修辞[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程序;;从语音特征看江西鄱阳方言的性质[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10期
4 赖晓芬;;新时期以来客家山歌研究综述[J];外语艺术教育研究;2011年04期
5 庄初升;;保留阳上调的龙川县大塘村客家方言[J];语言科学;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许們;中古上声字在现代方言中的演变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郄远春;成都客家话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黄雪贞;客家方言的词汇和语法特点[J];方言;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彭永彬;;浓浓客家情 无悔青春路——程贤章《青春无悔》独具客家特色的小说创作[J];青年文学家;2011年10期
2 邓育文;谢志强;;客家山歌元素移植钢琴演奏探索[J];广东艺术;2010年05期
3 陈菊芬;;东南亚客家山歌的传承发展及其动因[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潘倩;黄延元;;“以歌舞演故事”——新时期客家山歌剧表演方式探究[J];广东艺术;2010年04期
5 万籁寂;;客家妹钟雯的美丽人生[J];黄金时代;2010年11期
6 叶从容;;从客家山歌看客家女性的母性意识[J];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邓育文;;客家山歌源流新探[J];艺术百家;2011年04期
8 黄少红;;新时期客家山歌演唱艺术的嬗变[J];北方音乐;2011年08期
9 滕冬红;钟立恒;;“一曲乡音催魂断”——客家山歌剧音乐创作谈[J];广东艺术;2010年04期
10 滕冬红;;浅探客家山歌与山歌剧唱腔艺术之特性[J];群文天地;2011年1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汤明哲;;传承发展客家山歌之我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魏丹兰;;同宗同源的闽赣客家山歌——论闽西与赣南客家山歌中的共性[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3 蓝雪霏;;畲族民歌与客家民歌的比较研究[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4 严奇岩;;论乡土童谣在启蒙教育中的作用——读四川客家《广东小儿歌》有感[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4)——中国学科教学与课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张恩庭;;论石壁是构建客家区域文化的要地[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6 蓝雪霏;;论中国畲族民歌结构的非汉语言因素[A];畲族文化研究(下册)[C];2003年
7 刘百顺;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8 谢重光;;二十年来客家研究的回顾与反思[A];客家文化研究(上)[C];2004年
9 刘凯;;“花儿”——蕴育成长于西部的独特民歌[A];2000年青海海峡两岸昆仑文化考察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10 林富保;;《水浒传》语汇与武平方言对照例释[A];客家文化研究(下)[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顾旭光;深圳客家山歌的前世今生[N];中国文化报;2009年
2 廖允武 廖允鸣;试论三明客家山歌的艺术特色[N];三明日报;2010年
3 蓝海红;客家山歌的人文价值[N];中国艺术报;2005年
4 何雪昌 卢基莹;把客家山歌传承下去[N];福建日报;2006年
5 郑丽虹 通讯员 李英举;音乐交融使客家山歌焕发青春[N];深圳特区报;2008年
6 黎炯宗;陈菊芬:与客家山歌结下不解之缘[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7 蔡久伟;江西省政协调研打鼓歌和客家山歌[N];人民政协报;2009年
8 福建省文联副主席,福建省画院院长 陈济谋;客家山歌 群艺奇葩[N];闽西日报;2010年
9 唐林珍 杨草原 丘佳纳;余耀南:让客家山歌传遍四海[N];中国文化报;2010年
10 姚惠怡;凤岗申报全国“客家山歌之乡”[N];东莞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语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2 陈立中;湖南客家方言音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3 张桃;宁化客家方言语法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温昌衍;客家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5 温美姬;梅县方言古语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田阡子;东亚语言复合元音的类型及渊源[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9年
7 侯小英;东江中上游本地话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8 胡斯可;湖南郴州地区的汉语方言接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9 吴芳;粤东闽语-n、-η韵尾的方言地理类型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10 郄远春;成都客家话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黄文杰;粤东北传统客家山歌及其演唱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2 余薇;红土地的奇葩[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3 郑蕾;始兴县客家方言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蔡小毛;梅州客家山歌的源流与现状[D];山东大学;2008年
5 温丹妮;梅县客家山歌的历史和现状调查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6 叶雪萍;客家方言词语源流考[D];西北大学;2010年
7 王建;语言接触视野下的南康(龙华)客家方言词汇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黄金宝;普通话、客家方言和韩国语汉字音的语音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9 苏俊;论形成客家方言特色的社会因素[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10 苏秀玲;广西贺州客家鸡歌调查与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8697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6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