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相生链”与“雅”“俗”辩证观——“清声”俗乐论
本文选题:五度相生链 + 雅俗辩证观 ; 参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摘要】:"五度相生链"指按纯五度关系排列的音或律形成的链条,是研究中国音乐用律的关键。本文从十八律入手,借用音分值理论、现代音程常识,摘用《乐府杂录》、《新唐书》、《宋史》、《清史稿》的相关内容,引入"位"的概念,辩证地探索俗乐音阶:清乐和燕乐都是俗乐、可从"清声"研究俗乐、四变即"和"不用"清角"、燕乐阶位七即"闰"不用"清羽"、清乐阶位七即"闰宫"不用"变宫"、"闰角"可从不同角度解释为"闰音的变化""闰宫""正角""徵角"。
[Abstract]:It is the key to study the law of Chinese music . This paper begins with eighteen laws , borrowed the theory of sound score and the common sense of modern interval , and then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 bit " to explore the folk music scale : Qingle and Yan Le .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赵为民;唐代二十八调体系中的四调为双宫双羽结构[J];音乐研究;2005年02期
2 郑祖襄;;唐宋“雅、清、燕”三乐辨析[J];音乐研究;2007年01期
3 陈应时;燕乐二十八调再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4 洛地;“二十八调”之“角调”辩正——宋人所谓“闰角”之误[J];中国音乐;2005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海涛;北宋时期汴河的历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张金铣;南汉史料史籍述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吴晓萍;略论地缘政治与北宋外交[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4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5 陶有浩;二程变法思想述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肖建新;南宋绍熙内禅钩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6期
7 郭学信;论包拯崇拜的文化心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8 虞云国;宋代太湖地区的人文风气与教育事业[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9 孙彩红,陈明光;唐宋财赋“上供、留使、留州”制度的异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10 苏平;儒道合流与程大昌的经世思想[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魏涛;;张载“以礼为教“思想渊源探析[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殷慧;肖永明;;北宋礼学思想发展的二重路径[A];中国宝鸡张载关学与东亚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4 霍建瑜;;执“竹竿子”者称谓及服饰考[A];山西长治赛社与乐户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5 李育民;;清政府应对条约关系的羁縻之道及其衰微[A];“近代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姜国钧;教育盛衰论[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2 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3 李德元;明清中国国内的海洋移民[D];厦门大学;2004年
4 张崇旺;明清时期自然灾害与江淮地区社会经济的互动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5 郝黎;唐代官吏惩治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6 姚安;清代北京祭坛建筑与祭祀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7 孙强;晚明商业资本的筹集方式、经营机制及信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郑巨欣;中国传统纺织印花研究[D];东华大学;2005年
9 罗筱玉;宋元讲史话本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王广;“理一分殊”理念下的朱熹哲学[D];山东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春梅;临江三孔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2 秦慧颖;福建古代的动物神灵崇拜初探[D];厦门大学;2002年
3 肖鑫;唐宋时期的书画买卖和市场初探[D];首都师范大学;2003年
4 王守芝;司马光的诗歌与其思想之关系[D];陕西师范大学;2003年
5 谢敏;元末明初南园五先生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6 岳宗伟;先秦儒家家庭观探索[D];郑州大学;2003年
7 巨传友;陈与义战乱诗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8 薛治国;北宋崇文抑武政策研究[D];湘潭大学;2003年
9 叶仁雄;孔子中和之美的时空阐释[D];湘潭大学;2003年
10 刘云;南宋高宗时期的财政制度[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陈应时;燕乐“四宫”说的来龙去脉[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陈应时;燕乐二十八调再论[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本文编号:1896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96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