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为自己写的安魂曲——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八弦乐四重奏》
本文选题:肖斯塔科维奇 + 弦乐四重奏 ; 参考:《人民音乐》2008年05期
【摘要】:正德米特里·肖斯塔科维奇不仅是一位谱写交响乐的杰出大师,同时也是一位写作室内乐的卓越能手。15部交响曲和15部弦乐四重奏贯穿了他一生,反映了他在特殊时代、特殊环境下的坎坷经历和切身体验。其中,《第八弦乐四重奏》(作品110号,c小调)以其内容和形式的独特,值得作一番考察和分析。
[Abstract]:Zheng Dmitry Shostakovich is not only an outstanding master of symphonies, but also a masterful writer of chamber music. 15 symphonies and 15 string quartets run through his life, reflecting his special times. The bumpy experience and personal experience in the special environment. Among them, string Quartet No. 8 (Op. 110 / C minor) is worthy of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for its unique content and form.
【作者单位】: 中央音乐学院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成华;;肖斯塔科维奇钢琴音乐的美学特征[J];飞天;2011年16期
2 ;北京音乐厅2011年9月演出资讯[J];中国信用卡;2011年09期
3 刘水;;自由与正义的战歌——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评析[J];世纪桥;2011年13期
4 罗铭;;中国期刊网1989-2007年所载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研究综述[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5期
5 王虎;张宝华;;论弦乐四重奏《白毛女》主题-动机的贯穿及变形手法[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6 狄其安;;从钢琴组曲《格言》 看肖斯塔科维奇早期的创作思维[J];音乐大观;2011年01期
7 ;北京音乐厅2011年7月演出资讯 打开音乐之门·暑期系列音乐会[J];中国信用卡;2011年07期
8 檀革胜;;非调性的“外衣” 调性的“内核”——以韦伯恩《五乐章的弦乐四重奏》(Op5)Ⅲ为例[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9 ;演出[J];中国新时代;2011年07期
10 ;2011上海音乐学院室内乐艺术周暨友谊邀请赛圆满落幕[J];小演奏家;2011年08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程兴旺;肖斯塔科维奇遗产欲寻新家[N];音乐周报;2004年
2 王小宁 综合编译;美国德克萨斯州“热演”肖斯塔科维奇[N];音乐周报;2006年
3 李瑾;别特连科“隐忍”演绎“肖十五”[N];音乐周报;2010年
4 徐锦江;雪中的肖斯塔科维奇[N];音乐周报;2007年
5 景作人;复活的肖斯塔科维奇[N];音乐周报;2004年
6 卜大炜;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赏析[N];音乐周报;2006年
7 陈立;妩媚柔情的门德尔松弦乐四重奏[N];音乐周报;2003年
8 黄晓和;肖斯塔科维奇 特殊时代锤炼的作曲大师(三)[N];音乐周报;2006年
9 卜大炜;肖斯塔科维奇C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赏析[N];音乐周报;2006年
10 魏玲;马苏尔诠释肖斯塔科维奇第七交响曲[N];河北日报;200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晶;肖斯塔科维奇晚期弦乐四重奏音乐语言与结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2 周静;汉斯·威尔纳·亨策弦乐四重奏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3 胡筱铮;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中的复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4 庞莉;克热内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5 刘奇;莫里斯·奥阿纳音乐语言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6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7 王晔;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国作曲家留苏期间音乐创作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志鸿;本杰明·布里顿复调技法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9 钱仁平;1/4音作曲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10 张有川;里盖蒂音乐创作中和声语言的技法特征与发展轨迹[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晖敏;肖斯塔科维奇弦乐四重奏的复调写作技术[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楚悦;论蒙古族风格的弦乐四重奏创作[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3 潘谊;埃利奥特·卡特《第四弦乐四重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李查宁;施尼特凯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研究[D];沈阳音乐学院;2010年
5 程亚威;贝多芬早期弦乐四重奏的风格特征与演奏技巧[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6 李彬彬;贝多芬晚期弦乐四重奏曲式结构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7 郭怡然;芬尼豪〈第二弦乐四重奏〉及其结构思维[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8 邓连平;卡特《第五弦乐四重奏》创作技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田蕾;汤姆森《第一弦乐四重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姜全福;巴托克第三时期弦乐四重奏的创作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8981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898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