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江南丝竹的传播与影响

发布时间:2018-05-18 12:19

  本文选题:江南丝竹 + 文人化 ; 参考:《中国音乐》2008年01期


【摘要】:本文将民族器乐乐种"江南丝竹",作为区域音乐文化的典型代表,用音乐传播学的学术视野,通过文献梳理与实地调查,描述和举证了它在更大区域文化范围内的传播和所产生的广泛影响。并同时认为,正是因为近代这一乐种的文人化发展趋势以及多种音乐传播渠道的形成,才造成这一乐种传播趋势的扩大和影响力的增强。传播、影响与发展,构成了江南丝竹乐种动态扩散的诸多音乐社会学内容和音乐传播学内容。
[Abstract]:In this paper, 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regional music culture, the national instrumental music species "Jiangnan silk bamboo" is combed through literature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with the academic vision of music communication. It describes and demonstrates its spread within the wider regional culture and its widespread impact. At the same time, it is precisely because of the literati trend of modern music and the formation of various channels of music dissemination that the spreading trend and influence of this kind of music are expanded. Communication, influence and development constitute many contents of music sociology and music communication.
【作者单位】
【基金】:“2006年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年度课题”《江南丝竹:乐种文化与乐种形态的综合研究》的部分内容。
【分类号】:J63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伍国栋;;江南丝竹曲目类型及来源[J];中国音乐;2007年03期

2 伍国栋;;《三六》与《三六》“家族”[J];中国音乐;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许洪帅;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器乐教学发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咏春;中国礼乐户研究的几个问题[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许叶蓁;刘天华二胡教学活动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尹君;中国古代祭孔雅乐的发展概况及对近现代音乐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3 解晓瑞;对我国普通高校管乐艺术教育的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4 倪娜;论江南丝竹音乐的生命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田飞;从“百代小红楼”考察民国时期上海的唱片业发展和影响[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梁瑜;时代曲流行的历史及其成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王少为;踌躇满志歌者心 桃李满园艺术路[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许青彦;从十番锣鼓到江南丝竹——试论江南民间业余器乐创作传统的继承性[J];中国音乐;1983年03期

2 高厚永;;别具风格江南丝竹[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8年01期

3 姚晓琴;也论扬琴在江南丝竹中的演奏特色[J];国际音乐交流;1997年06期

4 张念冰;;旧曲新声 代代相传——评2006海内外江南丝竹邀请赛[J];人民音乐;2006年09期

5 甘涛;;关于江南丝竹演奏艺术的几点体会[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78年02期

6 李瑞;濒于绝灭的滇南丝竹乐[J];人民音乐;1981年05期

7 贺锡德;;爱乐之友(81) 中国有地区特色的乐种介绍之一——江南丝竹[J];音响技术;2008年05期

8 蒋中海;;江南丝竹[J];歌曲;2009年04期

9 梁伟;王姿妮;;杭州市江南丝竹文化生态研究——以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江南丝竹小组为例[J];民族音乐;2011年02期

10 茅原;;江南丝竹曲式概貌(上)[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张炎中;;形成系统 整体推进 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长效保护机制——太仓江南丝竹保护路径之探索[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2 陈有觉;高雪峰;;江南丝竹发源初考[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3 ;南京艺术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4 李福军;;试论儒家思想对大理洞经音乐的影响[A];孔学研究(第十三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三次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赵晓岚;;论姜夔的音乐文学观及创作[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张小英;;嵊州吹打的艺术特色[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坤;清丽的江南丝竹[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3年

2 记者 陈宗健;六灶镇打造“江南丝竹”民俗文化之乡[N];东方城乡报;2010年

3 靳卯君;名家吁请学子拯救江南丝竹[N];音乐周报;2005年

4 本报驻上海记者 张良仁 通讯员 李家麟;和谐之音飘荡社区[N];中国文化报;2006年

5 杨红 陈彬斌;寻找最后的丝竹声[N];中国文化报;2004年

6 本报记者 嵇元邋本报通讯员 李帆 吴建明;太仓不绝丝竹声[N];新华日报;2007年

7 本报记者 顾咪咪邋本报实习生 于涌仙;丝竹“无谱”长萦绕[N];解放日报;2008年

8 驻江苏记者 曹蕾;张晓峰从艺60周年作品音乐会在宁举办[N];中国文化报;2009年

9 马进;以推广中国民乐为己任[N];中国文化报;2007年

10 记者 蔡琦 通讯员 陶纪根 摄影 冯海军;荷花灯迷人眼 丝竹声醒人耳[N];嘉兴日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司冰琳;中国古代琴僧及其琴学贡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李晋源;中国洞箫音乐文化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2年

3 阮弘;江南丝竹与广东音乐在上海的嬗变同异概观[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4 戴俊超;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社团概论[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5 钱建明;物语新声 丝竹相和[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芳芳;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D];四川师范大学;2011年

2 常筝;江南丝竹中的竹笛演奏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3 野培新;论江南丝竹中的二胡演奏艺术[D];中国音乐学院;2010年

4 吴雅莉;守望·传承·开拓[D];浙江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莉;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倪娜;论江南丝竹音乐的生命精神[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7 魏薇;江南丝竹中的琵琶演奏艺术[D];南京艺术学院;2005年

8 代洁;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二胡与高胡演奏技法之比较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9 袁莉;浙江筝艺在上海的发展[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10 钟珊;论江南丝竹乐中的扬琴音乐[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19058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9058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7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