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问题
本文选题:声乐艺术 + 唱法跨界 ; 参考:《中国音乐》2008年03期
【摘要】:20世纪上半叶,世界声乐艺术舞台上曾出现过"全能歌手",到了20世纪末,在中国声乐艺术舞台上也出现了在唱法上具有跨几种唱法演唱能力的歌手。她(他)们的才能及其艺术实践向世人们显示了跨界演唱的优越性。这种同一歌者在多种唱法间的跨界演唱,为我们展示了把不同声乐演唱方法汇集一身,同一歌者出色地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演唱方法进行艺术创造的可能性。本文对此种现象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并试图在一定层面上探索其存在的意义,以期促进我国声乐艺术的更加繁荣。
[Abstract]:In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almighty singers" had appeared on the stage of the world vocal music art. By the end of the year, in the end of twentieth Century, the singers with various singing skills had appeared on the Chinese vocal art stage. Her talents and their artistic practice showed the superiority of transboundary singing to the world. The same singer is in many kinds. The transboundary singing between the singing methods shows us the possibility of bringing together different vocal music singing methods and the same singer with two or more than two kinds of singing methods.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study on this phenomenon and tries to explore the significance of its existence at a certain level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vocal music in China. Art is more prosperous.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
【基金】:2006年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6SJ7600)
【分类号】:J616.2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烨;王僧虔:沉寂在历史中的音乐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6期
2 刘莎;《诗经》中乐器总量及类别探讨——关于其乐器学诸问题的阐释之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3 代百生;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汪立三钢琴曲《#F商:书法与琴韵》中的“中国风格”探析[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4 黄少枚;潮州二四谱腔谱关系研究[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5 苗幼卿;;试论二人台多元性及其发展[J];内蒙古艺术;2005年02期
6 马韵斐;古代胡琴的历史演进脉络[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7 钟文敏;古筝的演奏技巧和欣赏方法[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曾臻;中国传统音乐“线性”现象及成因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9 宋沛;;浅论高师《中国音乐史》教学及教材的现状与改进[J];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10 陈石萍;中国声乐史折枝[J];厦门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程晖晖;秦淮乐籍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3 李秋菊;清末民初时调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4 谢瑾;中国古代箜篌的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吴志武;《新定九宫大成南北词宫谱》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卓慧;蒙汉文明的碰撞与交融——论草原民歌蒙汉调[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琼;论中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引入[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3 孙晓霞;唐教坊曲子曲名乐调源流考[D];山西大学;2006年
4 汪媛;抚州采茶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周烨;六朝乐教初探[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6 詹巧宇;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7 余文博;“新音乐运动”之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8 李自浩;陈澧《声律通考》整理与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单蕾;清代以前陈e独质椤钒姹镜鞑橛胙芯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尹君;中国古代祭孔雅乐的发展概况及对近现代音乐的影响[D];青岛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芮岭;斯义桂先生在上海音乐学院讲学[J];人民音乐;1980年03期
2 郭兰英 ,李波 ,王嘉祥;让民族声乐艺术之花大放异彩[J];人民音乐;1980年05期
3 陈巅 ,王德;越走越亮堂——民歌演唱家郭颂的艺术道路[J];人民音乐;1980年05期
4 生廉;草原歌坛的新秀——阿拉泰[J];人民音乐;1980年12期
5 李凌;一颗光芒闪耀的歌坛新星——听吴雁泽的演唱随谈[J];人民音乐;1980年10期
6 张权;喜听天津市青年独唱获奖者音乐会[J];人民音乐;1980年10期
7 吴药声;;民族声乐一枝花——浅谈郭颂的声乐表演艺术[J];学习与探索;1980年05期
8 ;著名音乐教育家黄友葵教授谈声乐人材和声乐教学问题(上)[J];音乐世界;1980年04期
9 ;著名音乐教育 家黄友葵教授 谈声乐人材和 声乐教学问题(下)[J];音乐世界;1980年05期
10 之松;;高师声乐教学大纲将于一九八二年出版[J];音乐世界;1980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余华;;浅论声乐艺术的继承与创新[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2 魏秀荣;;简谈民歌演唱艺术的美学特征[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3 苏以淑;;试论新形势下音乐辅导工作的有效途径[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董振国;;在声乐教学中怎样认识歌唱综合规律的掌握[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5 纪露;;高雅与通俗的“界定”——看戴玉强独唱音乐会有感[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6 段友芳;;高师声乐教师应不断提高专业素质[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孙晓春;;略论民族声乐作品的处理与表现[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8 林丰;;关于数字化环境艺术教学的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9 周建良;;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心理训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10 傅磊;;浅谈男中音的声乐教学与训练[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秀艳;培养学生声乐艺术表现力[N];光明日报;2000年
2 潘文;再谱一曲“歌唱祖国”[N];经济日报;2000年
3 周国安;“三种唱法”划分科学吗?[N];人民日报;2000年
4 吴祖强;“每周一歌”吸引更多人唱和[N];人民日报;2000年
5 文均;《妈勒访天边》喜获“金荷花”[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
6 王f ;“把中国的音乐传播出去”[N];深圳商报;2000年
7 ;声乐划分三种唱法不科学[N];文汇报;2000年
8 高音;唱法如何划分?[N];音乐周报;2000年
9 倪林;何为“专业”?何为“业余”?[N];音乐周报;2000年
10 齐从容;“三种唱法”是与非[N];音乐周报;200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海鸥;论山东民歌演唱的传统特色之继承与创新——兼谈我演唱山东民歌时的体会[D];山东师范大学;2000年
2 冯亚;论民族声乐艺术的表现性[D];河南大学;2001年
3 王保荣;假声在民族声乐演唱与教学中的价值[D];河南大学;2001年
4 姜瑾;论声乐教育的文化回归[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5 李小戈;“软”系统方法论在声乐活动中的应用初探[D];河南大学;2002年
6 吴素芹;亨德尔在声乐艺术发展史上的贡献[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7 张慧勇;“三种唱法”之我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8 杨云玉;声乐技能学习的心理探析[D];河南大学;2003年
9 刘海潮;李双江的艺术道路与演唱风格[D];河南大学;2004年
10 王爱红;论歌唱思维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19168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9168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