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高本汉“二手材料”构拟《广韵》之检讨

发布时间:2018-05-23 09:25

  本文选题:汉语音韵学 + 高本汉 ; 参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瑞典学者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使用"第二手资料"构拟《广韵》存在着相当大的局限性。例如:宽式音标与严式音标记音不协调;传统音韵文献使用上的"粗疏"影响到了结论的精确性;"抽样选字"方法获得虚假音类;用"阿尔泰语系"语音材料违背语言亲属关系比较的原则等。这种状况是有其深刻历史原因的,毕竟当时条件下以"第二手资料"为始,逐步向"第一手资料"全面过渡,需要一个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结合新的研究成果与条件,我们应当扩大高本汉构拟《广韵》所用"第二手资料"的应用范围,进一步丰富和完善高本汉学说的理论与方法,努力取得汉语音韵学研究的新突破。
[Abstract]:Swedish scholar Gao Benhan's the study of Chinese phonology has considerable limitation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econd hand materials". For example, the wide phonetic symbol is not in harmony with the severe phonetic mark sound, the "carelessness" in the use of traditional phonological literature affects the accuracy of the conclusion, the "sampling character selection" method is used to obtain the false phonetic category; The use of Altaic phonetic materials violates the principle of language kinship comparison. This situation has its profound historical reasons, after all,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second hand materials" as the beginning, gradually to "first-hand information" of the overall transition, need a process of understanding from the shallow to the dept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new research results and conditions, we should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of "second hand materials" used in Gao Ben-Han 's construction "Guangyun", and further enrich and perfect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Gao Ben's theory of Sinology. Strive to achieve a new breakthrough in the study of Chinese phonology.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Sφren Egerod;林书武;;高本汉的生平和成就[J];国外语言学;1982年01期

2 鲁国尧;论“历史文献考证法”与“历史比较法”的结合——兼议汉语研究中的“犬马鬼魅法则”[J];古汉语研究;2003年01期

3 潘悟云;;高本汉以后汉语音韵学的进展[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4 张文轩;;高本汉所记兰州声韵系统检讨[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罗伟豪;;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的广州音[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裴文;语言流变过程状态的时空观解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2 储泰松;唐五代关中诗人律诗失律现象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杨怀增;;学习历史比较语言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启示[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4 曹强;王玉鼎;;古疑影母在海原方言中的演变[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5 曹强;;江有诰《诗经韵读》和王念孙《古韵谱》用韵比较[J];安康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6 何自胜;;六安方言字词考辨[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0期

7 李云龙,王玉兰;词义演变原因刍探[J];保定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8 宋玉坤;;“新派”评剧中词尾“儿”的个人读音差异与“词汇扩散理论”[J];保定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9 陈保亚;;从语言接触看历史比较语言学[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10 易花萍;王治琴;;“异质”≠“神秘”——评索绪尔的语言“同质”观[J];北方论丛;200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6条

1 吴姗姗;;《福州方言拼音字典》音系研究[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平忠;;中古以O啛R音由}0廔洪的雕散式音燮[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李如龙;;汉语和汉字的磨合、互动与和谐发展[A];“汉语与汉字关系”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提要[C];2008年

4 杨自俭;;我们为什么倡导学习字本位理论(提纲)[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5 周轶;;普通话儿化音的测试和培训对策[A];首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韦学纯;;历史音韵学和语言年代学视野的水汉民族渊源[A];水家学研究(五)——水家族文明[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淑敏;翻译的历史观—《独立宣言》中译本的历时共时比较实证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汉生;英国都铎王朝的语言与文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董正存;汉语全称量限表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洪梅;中古入声韵在明清韵书中的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曹廷玉;赣方言特征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7 刘贵福;钱玄同思想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8 江荻;论汉藏语言演化的历史音变模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9 谢建猷;广西平话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10 俞理明;汉语缩略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程相晋;濮阳县方言语音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芬;龙岗壮语语音系统特点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3 彭可;变异修辞的认知属性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4 胡青青;语言变异视角下的流行语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5 赖华平;来宾小平阳侬话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章黎平;《广韵》止摄字在胶辽官话中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7 谷秀梅;《皇极声音文字通》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谭代龙;《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破僧事》词汇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9 阳欣;《大正藏》音注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陆勤;近五十年来扬州方言语音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鲁国尧;;“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上)[J];中国语文;2002年06期

2 鲁国尧;;“颜之推谜题”及其半解(下)[J];中国语文;200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子君;;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介绍、传播、翻译“有功者”补[J];华夏文化论坛;2011年00期

2 周旭;;都江堰方言本字考[J];青年作家(中外文艺版);2011年06期

3 蔡丽华;;当代音韵学一部比较研究的范式之作——读《闽台闽南方言韵书比较研究》[J];古汉语研究;2011年02期

4 王立芝;;《苗瑶语古音构拟》*b-类声母中的汉借词[J];民族语文;2011年04期

5 韩卫春;;六书说的内在矛盾分析[J];考试周刊;2011年53期

6 胡双宝;;三续语文札记[J];汉字文化;2011年03期

7 张琼;;“关关”在英译中释义的嬗变[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8 王双成;;安多藏语的小舌音[J];语言科学;2011年05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孟威;;“等”的研究综述[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吕嵩崧;;对“句町”及与之相关的西林地名的考释——兼谈广西西林曾为句町国政治中心[A];句町国与西林特色文化[C];2008年

3 櫖幫;;中国学术界译介瑞典汉学家高本汉(Bernhard Karlgren)篇目汇编[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六辑)[C];2009年

4 蔡丽华;;中古四等韵介音研究综述[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5 王进安;;论韵书编纂中的“助纽”现象[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6 韩小忙;;《文海宝韵》丙种本内容辑校[A];西夏学(第一辑)[C];2006年

7 汪大昌;;编写教材要多为学生着想[A];探索的脚步——“十一五”北京高等教育教材建设论文集[C];2010年

8 冯琳;;赵元任与中西文化交流——以语言学为中心[A];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4年卷[C];2004年

9 张娟;;小议汉字的民族认同性[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宣德五;;朝鲜文字的变迁[A];中国民族古文字研究[C];198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谭慧颖;一本书和两位学术巨子[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任敏姗;马悦然品评汉语芬芳[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3 本报记者 蔡贤;高本汉研讨会谱写中瑞文化交流新篇章[N];亚太经济时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刘兴祥;“没有语言的多元就没有文化的多元”[N];贵州民族报;2011年

5 刀尔登;一本屁书[N];南方周末;2004年

6 本报记者  石岩 实习生 周华蕾;“读《左传》不如读《红旗》?”[N];南方周末;2007年

7 记者张微;为往圣继“绝学”,,将金针度后人[N];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

8 徐时仪 肖燕;“杜撰”的语源[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9 李锐;心上的秋天[N];中华读书报;2004年

10 杨桂青;汉学让我们重新打量这个世界[N];中国教育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马德强;重韵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蔡梦麒;《说文解字》字音注释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3 怓亚荣;宋元韵图五种用字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4 高龙奎;《洪武正韵》及相关韵书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5 邹德文;清代东北方言语音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张亚蓉;《说文解字》的谐声关系与上古音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7 于建松;早期韵图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8 张芳;汉语核心词“水”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张忠堂;汉语变声构词研究[D];北京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玉香;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之福州音[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2 张晓凤;《广韵》异体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杜冬梅;《中国音韵学研究·古音字类表》所用反切考[D];温州大学;2011年

4 孔永;《中州全韵》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5 谢建娘;王植《韵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7 章黎平;《广韵》止摄字在胶辽官话中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8 刘琨;陈澧《切韵考》所删《广韵》小韵考[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药丽霞;《唐韵》与《广韵》词义训释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10 赵宏涛;《广韵》、《集韵》反切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9241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9241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f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