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青年流浪者之歌》悲剧风格的演绎
本文选题:马勒 + 艺术歌曲 ; 参考:《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摘要】:文章从把握《青年流浪者之歌》悲剧风格入手,通过分析读、听、唱所产生的直接关联,对该套曲的艺术涵义进行阐述,期望能揭示出马勒艺术歌曲独特风格的演绎途径。
[Abstract]: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tragic style of the Song of the Young Rangers, through analyzing the dir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reading, listening and singing, expounds the artistic meaning of the suite, and hopes to reveal the deductive ways of the unique style of Mahler's art songs.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卫国;声乐教学再探[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2 马良;声乐训练的基本顺序之原则[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S1期
3 吴红歌;;心理效应在声乐教学中的艺术运用[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4 李礼;;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J];理论界;2007年01期
5 李灵艺;怎样表现抒情歌曲的情感[J];美与时代;2005年08期
6 王军;;浅谈声乐表演的二度创作[J];美与时代;2006年01期
7 黄莺;设置声乐生理基础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4年01期
8 潘健;;论激发和培养歌唱者的歌唱想象力[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4期
9 黄莺;;关于声乐基础理论课教学设置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6年02期
10 杨光伟;;论歌唱中的声情并茂[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郭克俭;豫剧演唱艺术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2 黄莺;开设声乐基础理论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3 托娅;试论歌唱艺术的声与情[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4 朴荟霖;声乐演唱风格的趋向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庄晔;论普契尼歌剧《托斯卡》卡瓦拉多西角色的形象塑造[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6 吴岩峰;吸吮多方甘露,润我自身歌喉[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胡东冶;我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董颖;在保存民族声乐传统韵味中借鉴美声唱法的科学理论[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姚丹;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徐冰;关于声乐艺术中“声”与“情”关系的哲学性思考[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何苗;;浅谈艺术歌曲的审美效应[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2 何纯良;;浅谈中国“五四”时期艺术歌曲的美学特征[J];音乐天地;2011年06期
3 彭晓鲲;;试论钢琴在艺术歌曲伴奏中的作用[J];北方音乐;2011年07期
4 牛姜;;浅谈艺术歌曲的艺术价值[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1年07期
5 杨晓琴;;声乐套曲谈荟(中)[J];音乐生活;2011年07期
6 李莉;;谈艺术歌曲的旋律特征[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1年04期
7 居其宏;;论陈田鹤20世纪30—40年代的艺术歌曲创作[J];音乐研究;2011年05期
8 蔡诤诤;;谈艺术歌曲特征及其表现技巧[J];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年07期
9 贺春保;;莎士比亚诗歌歌曲歌唱探究[J];大舞台;2011年06期
10 沈玉华;;几首舒伯特艺术歌曲的分析[J];黄河之声;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8条
1 田晓宝;王冬;;浅谈福列艺术歌曲的创作风格[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邱笑宸;;从《三国演义》片尾主题歌看通俗歌曲的语言运用[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3 杨瑞庆;;群众歌咏和流行歌曲[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4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赵汉宁;;叙事曲的起源与变迁[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6 王进;;“T——X——D——T”模式与重构之考[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叶红;;浅谈歌唱与声乐教学中的心理素质培养——从我战胜“痉挛性发声障碍”说开[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萧冷;艺术歌曲漫谈[N];音乐周报;2004年
2 周皓;沈洋唱响德奥浪漫[N];音乐周报;2011年
3 上海音乐学院教授 副院长 杨燕迪;马勒的百年“复活”之路[N];东方早报;2011年
4 周皓;音乐一马当先 细节不断提升[N];音乐周报;2011年
5 刘宁希;普及艺术歌曲[N];安徽日报;2000年
6 刘元举;深交的马勒色彩[N];音乐周报;2010年
7 李美;艺术歌曲为优美旋律作注[N];中国商报;2010年
8 高屹;神坛上的马勒?[N];音乐周报;2011年
9 徐良瑛;“马勒三”试水,深交再突破[N];中国文化报;2011年
10 记者 吴丹 实习记者 孙亚玲;我对马勒很忠诚[N];第一财经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孙丝丝;“世纪末”的心灵探寻:马勒三首中期交响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2 冯存凌;勋伯格《空中花园篇》(op.15)诗乐关系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3 高洪波;移居香港的大陆作曲家研究(20世纪30-80年代)[D];中央音乐学院;2009年
4 凌宪初;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音乐伦理的精神意蕴[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5 任秀蕾;20世纪中国合唱创作思维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6 胡筱铮;施尼特凯室内乐作品中的复风格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世博;马勒艺术歌曲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2 薛娟;内蒙古本土艺术歌曲探析[D];内蒙古大学;2011年
3 吕珊;马勒早期艺术歌曲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4 张雪;黄自与舒伯特艺术歌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5 李雪梅;20世纪20-40年代中国古诗词歌曲演唱风格微探[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6 单良;从舒曼声乐套曲《艾辛多夫歌曲集》探究舒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点[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会旭;舒伯特、黄自艺术歌曲文化内涵的比较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泉;马勒声乐套曲《青年漫游之歌》创作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常晶;论二十世纪后期我国艺术歌曲的风格特征[D];南京艺术学院;2003年
10 陈喜红;黄自艺术歌曲及其演唱风格研究[D];河南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98594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19859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