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兴音乐的两种灵魂说——反思亚里士多德式与柏拉图式的心理学
本文选题:亚里士多德 + 柏拉图 ; 参考:《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摘要】:正译者前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主任、副教授朱塞佩.哲比诺(Giuseppe Gerbino)先生于2011年4月13日下午4点在中央音乐学院作了题为《文艺复兴音乐的两种灵魂说:反思亚里士多德式与柏拉图式的心理学》的讲座,本文据其发言稿译出。文章论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两类音乐心理学理论,一类来源于柏拉图有关宇宙灵魂起源的记载,带有神话色彩;另一类来源于亚里士多德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理论,更接近于现代心理学。通过对两种理论的描述与比较,作者迈出了重构文艺复兴音乐心理学的第一步。
[Abstract]:Josie Giuseppe, Dean,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Music, Columbia University, USA. Mr. Giuseppe Gerbino gave a lecture entitled "two Souls of Renaissance Music: reflection on Aristotelian and Platonic Psychology" at the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on April 13, 2011. This paper discusses two kinds of musical psychology theories in the Renaissance period, one is derived from Plato's records of the origin of the soul of the universe, and the other comes from Aristotle's theory on the cognitive ability of man. Closer to modern psychology. Through the descrip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two theories, the author takes the first step of reconstructing the psychology of Renaissance music.
【作者单位】: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音乐系;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分类号】:J6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石庆波;;述论古希腊人的和谐思想——以《理想国》和《政治学》为中心的考察[J];历史教学(高校版);2007年02期
2 张红梅;胡猛;;古希腊哲学的伟大遗产(英文)[J];语文学刊;2007年07期
3 张敬双;;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文学理论的批判与继承[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0年01期
4 安春华;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伦理思想之异同[J];宁夏社会科学;2005年06期
5 劳伦斯·葛林;陈汝东;;文艺复兴时期关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论争:传播理论的跨文化解读[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潘世敏;;亚里士多德对诗的辩护——读《诗学》有感[J];文教资料;2010年01期
7 王晓丹;;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哲学立场的不同[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10期
8 肖蓉;;灵与美的完美契合——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对其美学思想的影响[J];考试周刊;2011年23期
9 周斌;;略论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正义论及其混合政体的伦理意蕴[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9期
10 崔应贤;;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修辞学广狭义之别及修辞理论建构[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聂珍钊;;文学伦理学批评与道德批评[A];“文学伦理学批评:文学研究方法新探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倪梁康;;柏拉图的知识观,还是亚里士多德的?——从盖提尔命题谈起[A];“西文知识论”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3 陈建翔;;从柏拉图到亚里士多德的艺术教育思想述评[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4 仲辉;陈春文;;时间[A];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年会年会暨西方技术文化与后现代哲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徐长福;;亚里士多德的实践概念和马克思的实践概念[A];全国"唯物史观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实践理论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佘碧平;;论现代性[A];时代与思潮(7)——20世纪末的文化审视[C];2000年
7 孙伟民;;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对比解读[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九辑)[C];2011年
8 汪子嵩;;我认识的周礼全[A];逻辑、语言与思维——周礼全先生八十寿辰纪念文集[C];2001年
9 徐卫红;;教育为了国家——柏拉图、卢梭教育思想的乌托邦色彩[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10 姜文闵;;托马斯·阿奎那教育理论辩析[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16)——外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康桥;理智生活的尊严[N];中国教育报;2010年
2 顾雪林;与世界教育大师零距离交流[N];中国教育报;2010年
3 秦德君;柏拉图与亚里士多德[N];学习时报;2003年
4 张轶男;诗与思之辩[N];光明日报;2006年
5 韩磊;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思想[N];学习时报;2005年
6 徐爱国;医生的经验与医学的教科书[N];法制日报;2008年
7 陈洁;新书淘宝——社科[N];中华读书报;2010年
8 范明生;寻求智慧的历程[N];社会科学报;2005年
9 王露璐;幸福是什么[N];光明日报;2007年
10 高旭东 北京语言大学比较文学研究所;走向文学与哲学的跨文化对话[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振羽;亚里士多德《诗学》的形而上学解读[D];吉林大学;2013年
2 贝尔库;孔子与亚里士多德的道德和政治关系比较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3 吴新民;柏拉图的惩罚理论[D];浙江大学;2007年
4 蒋龙祥;道德的空间与政治的属性[D];吉林大学;2007年
5 王涛;朝向善:对亚里士多德政治思想中目的论的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何良安;为了幸福[D];复旦大学;2007年
7 申林;柏拉图的正义理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8年
8 晁乐红;中庸与中道[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9 熊文驰;城邦共和政治与德性行动[D];复旦大学;2006年
10 周迈;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中的存在问题[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玉华;亚里士多德的优良政体理论初探[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2 刘琴;由德性是否可教探析亚里士多德德性教化方式[D];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
3 金明艳;论亚里士多德的德性观[D];河北师范大学;2009年
4 陈佳;亚里士多德羞耻思想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5 朴雨龙;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探析[D];延边大学;2007年
6 张文婷;论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D];西北大学;2009年
7 李凌;论运气与道德责任[D];中国人民大学;2008年
8 刘彬;铿迪与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渊源关系及共同归宿[D];兰州大学;2009年
9 黄亚娟;亚里士多德友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钟婧;亚里士多德幸福理论及其现代影响[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064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06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