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消失的“自由调”——拉魂腔自由性艺术特征及其在柳琴戏中的固定化转型

发布时间:2018-07-15 13:00
【摘要】:拉魂腔也称"自由调",是流布于苏鲁豫皖交界区域的地方戏曲样式。20世纪中叶以前,拉魂腔的表演中存在着诸多自由性艺术特征,以1953年拉魂腔定名柳琴戏为标志,随着整个戏曲界改革的全面推开,拉魂腔的自由性艺术特征在柳琴戏中逐渐消失。本文便是以拉魂腔中具有的自由性艺术特征为着眼点,分析拉魂腔自由性艺术特征的构成要素及其在柳琴戏中的固定化转型。
[Abstract]:The "free tune" is also called "free tune". It is a local opera style that spread in the border area of Jiangsu, Shandong, Henan and Anhui. Before the middle of the 20th century, there were many free artistic features i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oul, marked by the 1953 liuqin opera of pulling the soul tune. With the promotion of the reform of the whole opera circle, the free artistic features of the soul gradually disappeared in Liuqin opera.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ree art in the sou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lements of the free art of the soul and its immobilized transformation in the liuqin drama.
【作者单位】
【分类号】:J632.37

【共引文献】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刘云燕;;现代京剧“样板戏”中旦角唱腔音乐的创新[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姚艺君;中国汉民族戏曲声腔类属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2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温潘亚;泛政治化语境中的历史叙事[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4 宋林生;现代性与民族性:话剧“民族形式”讨论的再讨论[D];上海戏剧学院;2007年

5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6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郭玉琼;戏曲与国家神话[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忠;徐慕云戏剧美学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2 吕佳;新时期戏曲创作理论研究[D];上海戏剧学院;2004年

3 王丽娟;评剧音乐的发展脉络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4 汪媛;抚州采茶戏音乐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年

5 高飞胜;开封二夹弦的考察研究及其未来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6 杨高鸽;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以来绛州锣鼓传承变迁状况的考察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7年

7 靳文泰;马彦祥戏曲理论探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8 刘梅;徽戏剧目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9 绪红霞;鲁南五大调的演唱风格与音乐特征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7年

10 石力夫;长沙民间花鼓戏班的生存调查及研究[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鹤云;;拉魂腔源流说中的求同存异及点滴补充[J];剧影月报;2007年06期

2 李峰;;柳琴戏的音乐与板式[J];剧影月报;2009年02期

3 崔长永;浅析柳琴戏的唱腔特点[J];枣庄师专学报;2000年03期

4 何丽丽;;柳琴的起源与原始二弦柳琴的特点[J];乐器;2006年01期

5 郭琳;;浅析柳琴戏的伴奏[J];剧影月报;2007年01期

6 裴更生;;柳琴的过去与现在[J];剧影月报;2008年01期

7 付月;;柳琴角色传承之所见[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8 王惠然;;柳琴改革始末及其艺术现状[J];人民音乐;2006年05期

9 郭琳文;;浅谈二胡在柳琴戏伴奏中的作用[J];剧影月报;2007年03期

10 刘永安;韩光丽;;中国(枣庄)柳琴戏艺术周暨高层论坛侧记[J];戏曲研究;2008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本报记者 邢兆远;柳琴戏:从“山重水复”走向“柳暗花明”[N];光明日报;2009年

2 王新民;好听易唱情亦真[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王薇;海城高跷秧歌京城献绝活[N];鞍山日报 ;2008年

4 任宝桢;乡音·乡情[N];中国文化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孔培培;从拉魂腔到柳琴戏[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杨楠;鲁南柳琴戏声腔系统及音乐多元化分析[D];山东大学;2009年

2 唐一雯;柳琴艺术表现力的发展与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3 张敏;柳琴戏唱腔音乐探析[D];河南大学;2006年

4 高宏菊;江苏柳琴戏传承模式的考察与文化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09年

5 刘慧;音乐文化中介人[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年

6 何丽丽;柳琴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21241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1241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d5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