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对北侗玩山歌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7 14:19
本文关键词: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对北侗玩山歌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武汉音乐学院论文栏目提醒】:网学会员--在 武汉音乐学院论文编辑为广大网友搜集整理了: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对北侗玩山歌的研究 - 其它论文绩等信息,祝愿广大网友取得需要的信息,参考学习。
本人严格遵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规范试行》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文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武汉音乐学院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论文作者签名累导师签名冯承日期加日期溯年岁矽日年日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本文作者完全了解武汉音乐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武汉音乐学院有权保留向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武汉音乐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使用本授权书日期加‘年厂月日日期≥卯‖年月日塾控氙舅耘氙拇掺氛目名名签签者师怍文论导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吴岚《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中文摘要侗族民歌是中国民歌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湘西北侗地区的情歌是侗族民歌中数量最多、生命力极强、极具特色的歌种。
它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曲调多样、音调高亢、音色纯美、亲切自然。
本文从民族音乐学和声乐艺术的角度对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和演唱特色进行研究重点关注侗歌语言特色和演唱风格总结整理湘西侗族情歌的演唱方法。
同时探寻当代民族声乐发展之道路探索民歌演唱如何体现民族性、科学性艺术性的普遍原则也是本文研究的目的。
期望为当代民族声乐教学与演唱之实践的进步与民族声乐理论的发展提供某些可供参考借鉴的意见。
在具体研究过程中笔者通过实地考察、采访、音像分析等手段就湘西侗族情歌的历史源流、音乐特征、演唱方法、传承方式、审美价值等问题进行了一定的剖析与思考。
通过对湘西侗族情歌的学习和演唱增加了对湘西侗族情歌的理性认识丰富了自己的艺术体验。
关键词湘西侗族情歌音乐特征语言演唱方法茎坚童墨兰堕堕主堕壅生兰垒丝兰墨墨塑要塑鉴堡竺塑童堡矍堡兰堡坚茎查婴窒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吴岚‘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引言侗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有悠久的历史和独具特色的文化。
侗族由古代百越族群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现在侗族地区的古代居民据史书己载秦代称之“黔中蛮”汉代称之为“武陵蛮”或“五溪蛮”魏晋南北朝称之为“僚”唐代在称“僚”的同时又称“僚浒”或“乌浒”。
在宋代出现“仡伶”的记载史学家们认定“仡伶”即侗族自称“千”。
明清以后被称为“侗人”。
“侗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名为“侗族”。
侗族分布在贵州湖南和广西三省交界比邻地区人口约有万余年统计分为南北两大方言语系。
贵州省天柱、剑河、三穗、玉屏、锦屏北部分地区和湖南省的新晃靖州、芷江操北部方言。
贵州省的黎平、从江、榕江、锦屏南部一些地区和广西的三江龙胜大苗山以及湖南通道靖州南部寨牙等地讲南部方言。
由于方言差异习俗不同两地侗族民歌也形成各自的特点和风格。
南部方言区的民歌分为单声部和多声部以室内歌唱为主。
北部方言区的民歌只有单声部而没有多声部以室外歌唱为主。
湘西北侗地区是指新晃靖州芷江等地。
新晃又是北侗地区的中心其民歌是北侗民歌的典型。
情歌是这一地区盛行的民歌它是湘西北侗地区民歌中数量最多生命力极强、极具特色的一个歌种。
它的节奏自由、音调高亢、曲调婉转细腻、明快清爽旋律甜美顺畅、内容丰富、语言极具诗意、抒情性很强、十分动听。
许多音调被作曲家们运用到自己的创作当中。
本文的湘西侗族情歌是以新晃情歌作为典型来进行研究的。
当前民族音乐理论界和民族声乐界对侗族民歌研究非常重视出现有大量研究侗族民歌的文章和著作特别对侗族大歌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
但是对湘西侗族情歌的研究却显得不够。
近年来见于学术界的文章不是很多。
如张中笑的《侗族玩山与玩山歌》于年发表在《音乐探索》上郑桂宣的《侗族玩山浅议》于年发表在《贵州民族研究》上姚源东的《侗族情歌中的恋爱道德价值》于年发表在怀化学院学报上杨子奇的《浅析侗族情歌语言的美学特征》于年发表在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上尹建国的《凉武汉音乐学院硕—研究生学位论文吴岚‘湘两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伞侗族婚俗与歌曲简介》于年发表在《黄钟》上。
以上论文主要是从情歌的形式渊源玩山的程序及代表曲目语言审美道德价值等角度对情歌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但是对侗族情歌特别是对湘西侗族情歌的论述还缺乏系统性此外侗族情歌具有地域差异南北风格不同。
只有《侗族玩山与玩山歌》和《凉伞侗族婚俗和歌曲简介》论及的是北侗情歌最后仅有《凉伞侗族婚俗和歌曲简介》论的是湘西北侗情歌因此对于湘西北侗地区的情歌的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以及湘西侗族情歌的个性特征旋律形态歌词唱腔‘艺术特色及审美价值等的研究还相当缺乏尤其对演唱方法的研究则是一个空白。
作为声乐演唱与教学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整理和研究各民族民间的优秀歌唱艺术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多年前曾赴湘西从师学习民族声乐我的老师就是侗族歌唱家学习期间对侗族情歌有所接触。
为我今天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湘西侗族情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湘西侗族情歌的重要地位和艺术价值逐渐被广大民族音乐工作者所认识和接受。
我将在前人的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民族音乐和声乐艺术的研究方法从田野工作入手对湘西侗族情歌的历史源流歌曲内容及形式、音乐形态、歌词唱腔、演唱方法及审美价值等进行系统的研究和论述。
以期对湘西侗族情歌的进一步认识和研究提供某些参考同时为民族声乐的演唱提供某些可资借鉴参考意见。
第一章湘西侗族情歌的历史源流第一节湘西侗族情歌的起源侗族的先民古代百越族群善于歌唱。
西汉刘向所著《说苑》曾记述了一段关于春秋战国时代楚国令尹鄂君子皙在游船上赞赏耪鹫越人唱歌的情景并借用汉字记音的方式记录了一首《越人歌》。
这是两千多年以前侗族先民留下的早期民歌作品。
侗族民歌在漫长的年代里不断发展至明清时侗族己被其他民族誉为“善音乐”的民族其“唱歌闭目”的大歌“男弦女唱”的弹唱不仅引起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吴岚‘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人们重视还相继载入史册。
至今人们仍称侗族地区为“诗的家乡歌的海洋”。
情歌的起源在民间还有许多的传说。
歌曲中唱出这样的传说前朝田郎和腊妹真心相爱订良缘抗婚不怕把岩变真情留爱在人间公岩母岩作鉴证唱歌赶坳古今传从此侗乡坳会兴千古流传到如今湖南唱到湖北省贵州唱到柳州城。
第二节封建社会时期的湘西侗族情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湘西侗族情歌的发展与侗族民歌的整体发展一样有两个阶段封建社会初期和封建社会中后期。
一、封建社会初期的情歌唐宋时期—是侗族由原始氏族社会末期逐步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侗族音乐也步入较快发展的阶段。
随着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确立和先进的汉族生产工具和先进技术的引进这一时期侗族人民脱离了游离迁徙的生活选择依山傍水的地方建立村寨定居下来。
虽然汉族文化渗入侗族的文化教育当中但侗族音乐仍主要沿着民族自身的社会衍进过程向前发展。
此时期侗族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大变革为了改变旧的婚姻制度开明的寨老们邀请各氏寨老聚会革除远地异姓结亲的旧习开创邻近地区破姓开亲的新规。
从此男女青年行歌坐夜邻近村寨开展“为也”和“为顶”①的活动给男女青年自由恋爱创造了条件“情歌”逐之出现。
这时的“情歌”分为“山歌”和“坐夜歌”。
、山歌山歌侗语叫“嘎达”或“嘎拜岑”是人们在山野随口吟唱抒发个人感情的歌曲多为独唱节奏自由旋律舒畅。
、坐夜歌坐夜歌侗语叫“嘎鸟翁”男女青年行歌坐夜谈情说爱时唱的歌。
在室内歌唱可独唱也可以齐唱或对唱。
且在整个侗族地区流行坐夜歌。
二、封建社会中后期的情歌明清至民国时期侗族的社会型态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后期。
这一时期侗族地区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加剧。
中央王朝对侗族地区剿抚兼施侗族人民既遭受到战乱祸害也曾得到修养生息的机会。
侗族社会的经济文化在波浪式发展中向前推进民间音乐随南北地区受汉文化影响的早晚及深浅的不同沿着同源异流的方向得到全面发展和逐步繁荣。
此时的侗族分成了南、北两个地区。
都柳江流域以及三省坡周围的黎平、榕江、从江、三江、龙胜、融水、通道等侗族地区为南部地区山高路远交通闭塞又是湘黔桂三省的结合部离各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较远受汉文化影响较晚使用汉语汉文的人不多侗语仍是人们交际的主要工具。
因此侗语南部方言“元音还分长短有一套完整的促声韵”②仍保留较古的面貌。
沅江流域的芷江、黔阳、晃州、靖州、镇远、岑巩、三穗天柱等侗族地区为北部地区。
这一地区因受汉文化影响较早侗汉两民族人民交往比较密切使用汉语汉文的人比较多汉文化水平较高所以侗语北部方言“吸收汉语语词和汉语语法形式比较广泛语言趋于简化长短元音的对立消失塞音韵尾开始脱落或合并”③。
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地区以汉语代替侗语致使本民旅母语逐步消失。
与语言因素关系密切的侗族民歌也随着侗族南北地区语言环境和语言状况的差异增大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南部地区“耶”、“嘎”、“君”继续发展并走向兴盛这时侗戏诞生并逐步推广。
北部地区“耶”和“芦笙”逐步消失“嘎”因与外族艺术形式融合而形成新的风格和品种。
在这一时期掌握了汉文化的侗族知识分子认为男女青年行歌坐夜习俗有伤大雅将汉族“明媒正娶”视为正宗加以效法。
这样随着婚姻习俗的改变北部地区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场所即由室内转向室外山野玩山凉月便取代了行歌坐夜玩山歌代替了坐夜歌。
同时各种民歌也逐步引入汉族民歌音调演唱语言也由用侗语为主转为用汉语为主。
主要的情歌是“玩山歌”。
玩山歌就是男女青年玩山凉月时唱的情歌。
玩山是指白天男女青年邀约到山野间谈情说爱唱歌对歌的活动凉月是指晚上男女青年相约到女方寨边或仓脚相会谈情对歌的活动。
玩山凉月唱的歌通称“玩山歌”分高山腔和河边腔。
璺坚量墨兰堕堡主塞兰竺垡笙苎墨墨塑耍堡塾塑壁塑童墨塑笙曼塑堕苎查窒高山腔悠扬婉转高亢辽阔音域较宽节奏较自由使用较多的装饰音和别具一格的波音形成独特的风格。
河边腔曲调朴素自然装饰音较少节奏也较规整。
第三节战争时期的湘西侗族情歌侗族的玩山歌并非单一的谈情说爱纯粹的卿卿我我。
在抗日战争的非常时期流传着这样的情歌“可恨东洋小日本占领地盘杀我人为打日本离娇去难舍难分也要分。
日本鬼子狠心狼又抢东西又烧房如今郎去打鬼子妹在家中侍爹娘。
等郎胜利回家乡双双一起上歌场”。
在解放战争时期有志青年积极参加解放军相好的姑娘不仅不阻拦反而热情的鼓励“哥要行船我划水哥要下雨我起云哥要跟着红军走安心上路妹赞成。
”这充分说明民歌的活力即便是情歌也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第四节社会主义时期的湘西侗族情歌新中国成立后侗族人民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国家的主人走上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这一时期湘西侗族情歌从民间自然发展状态进入到政府管理扶持发展时期。
不仅在侗族地区发挥出了它的积极作用而且在国旺产生广泛影响。
但在“文化大革命”中传统的侗族文化艺术均被列为“四旧”湘西侗族情歌也受到了压抑取而代之的是“语录歌”。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以来侗族民间音乐迅速恢复和发展。
一年代成长起来的侗族音乐工作者在经历“文化大革命”后逐渐成熟相继成为侗族音乐创作的骨干艺术院校专业文艺团体或文化馆艺术馆又培养了一批新的年轻的音乐工作者成为湘西侗族情歌挖掘和创作的生力军。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怀化地区文化部门及新晃县文化部门就组织了专门的人力从事湘西侗族情歌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同时还积极配合中央、省、市各级文化部门的专家和学者进行情歌的考察、调研和采风。
如中央电台做的专题报道‘那人、那路、那歌》。
通过许多侗族音乐家的辛勤努力湘西侗族情歌被整武汉音乐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吴岚‘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理成册编到各种有关民族民间书籍中如《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中国少数民族音乐概论》、《中国传统民歌艺术》、《侗族民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南卷》等。
同时也有许多湘西侗族音乐学家立志于本民族的音乐文化研究几十年如一日对侗族情歌的整理与研究作出很大贡献。
如怀化地区艺术馆的研究员吴宗泽常年进行侗族情歌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多年来运用侗族音乐素材创作了大量作品。
发表了侗族音乐研究论文多篇。
就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都创作出了《侗歌向着北京唱》这样的优秀歌曲。
改革开放以来侗族地区经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也奔向小康。
侗族民间组织迅速恢复和发展民间音乐活动十分活跃在加强民族内部音乐交流的同时侗族音乐迸一步面向全国走向世界。
因此侗族情歌也被人们所认识和接受。
在这期间侗族音乐学家们常参加各种民间音乐研讨会把对侗族音乐文化的研究推向了全国侗族情歌也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专题报道。
新晃侗族自治县每年举办“夜郎文化”节借此推广情歌。
新晃县老干局侗族文化委员会也不遗余力的使侗族情歌发扬光大他们特意录制了新晃侗族情歌系列电视片并且把它录制成光盘分发给相关的群众使文化娱乐和宣传推广一举两得。
在新晃县“夜郎”文化已经成为侗族的一个“文化品牌”为湘西侗族情歌的继承和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湘西侗族情歌的歌曲内容及演唱形式湘西侗族的婚俗活动包括赶坳、玩山、出嫁和结婚几个大的阶段。
情歌主要在赶坳和玩山时演唱。
故都统称为“玩山歌”。
按玩山的程序和场合“玩山歌”细分为“上坳歌”、“初会歌”、“问姓歌”、“盘答歌”、“借袋歌试探歌”、“分别歌”、“约日子歌”、“初恋歌”、“嘱咐歌”、“送行歌”“相思歌”、“信物歌”、“求婚歌”等。
恋爱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波折都会给恋人双方带来忧伤和痛苦。
这时就会唱“请媒歌”、“相会歌”、“分离歌”、“情变歌”“相思歌”、“失恋歌”等表现感情异常变化的歌曲。
玩山歌的唱腔丰富主要有“高腔山歌”、“平腔山歌”、“快腔山歌”三种。
茎堡童堡堂堕堕主翌塑兰兰堡丝苎墨垫塑堕塑整笪墼箜童墨丝堡塑堕苎查堡壅“上坳”、“初相会”、“问姓”时唱的是“高腔山歌”“借袋”、“盘问”、“分别”时就唱“平腔山歌”或“快腔山歌”在“玩山谈情”时就唱“快腔山歌”“请媒”、“相会”、“分离”、“情变”、“相思”等感情变化异常的各种歌曲曲调也随着感情的变化而变化派生出大量的“亲缘性”快腔山歌。
三种唱腔各有特色能表达不同阶段的情感。
“玩山歌”主要以对唱为主也有独唱齐唱、团唱等演唱形式。
一、赶坳对歌赶坳是湘西侗族的传统歌会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挑选对象的主要方式。
这种活动有一定的日期如二月十八、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十五等等。
每月至少有一次有的月份还有两次。
每次活动时间一天有固定的地点。
一般都为风景优美、百花盛开的地方一般称为“花山”或“花园”。
因此赶坳也叫“玩花山”。
赶坳又分为上坳、初相会、问姓、盘歌、借袋又叫借东西或分花、话别也叫相送几部分。
每一部分都有不同的歌曲。
、‘上坳歌》青年男女走进歌场之前或走进歌场时唱的歌。
这时往往还没有一定的歌唱对象多唱表示友好的或赞美大众的歌曲。
、‘初相会歌》青年男女第一次相见唱的歌。
四面八方的男女青年一路行走先后来到“花山”逐渐形成一团唱的场面所谓“团唱”就是众多男青年围着两三个女青年成一团唱歌也叫“围唱”。
整个花山形成若干团人如人海。
歌声如潮场面非常壮观。
团唱时男女双方开始有了一定的歌唱对象。
但因为是“初相会”互不了解于是先唱友爱、礼节性的歌曲。
这样双方才认为对方有礼貌懂人情守规矩互相尊重。
若男方初次见面遇上中意的姑娘连对方的姓名还不知道就急着唱歌借袋的话就会失礼而引起众人取笑。
也被认为是对女方的轻佻而遭女方拒绝的、问姓歌》如果男方看上了女方在正式求爱之前一般要了解女方的姓名就唱《问姓歌》。
若遇上同姓姐妹不可求爱。
异姓姑娘才可提出借东西的要求。
、‘.
下载
我要获得 会员登录
上一篇:【毕业论文】浅析贝多芬《月光奏鸣曲》第三乐章音乐风格特征下一篇:数控回转工作台设计 毕业设计word2003
本文关键词:湘西侗族情歌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艺术研究——对北侗玩山歌的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68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168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