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的音乐,不流行的音乐学
[Abstract]:The musicology research on pop music has become an academic hotspot. The depth and breadth of pop music research have been greatly expanded and promote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society, culture, politics, history and so on. Through combing and commenting on 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pop music in recent decades, the author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and difficulties encountered in the research of pop music in the field of music, mainly the contempt of concept and the unfamiliar terminology. No effective research methods have been developed. On the other hand, the new research indicates that scholars are gradually developing the method of musicology to study the Noumenon characteristics of pop music. The reflection and reference of these new research perspectives have important reference value for the academic research of pop music in China.
【作者单位】: 上海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分类号】:J6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勇;追求沉思还是体验快感:流行音乐再思考——试析阿多诺的流行音乐批判理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王彬;;流行音乐呼唤新的研究方法和阐释模式[J];音乐研究;2005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曦帆;音乐学的魅力——旁听“中国当代音乐学研究论坛”有感[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2期
2 杨挺,张任明;简论阿多尔诺音乐社会学的否定精神——从阿多尔诺对勋伯格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评论谈起[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3 王丽莉;;性别研究在音乐学中的现状及研究方法[J];艺术教育;2007年02期
4 杨曦帆;;社会学调查方法在民族音乐学研究中的意义与实践[J];艺术探索;2006年S1期
5 董蓉;;“扩展”、“深化”与“自觉意识”——对我国西方音乐研究历程的简略回顾与思考[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徐勇;大众文化政治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王东亮;歌剧《卡门》的艺术特色及其影响探微[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2 张莉;性别角色社会化与儿童音乐行为[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朱宏波;性别与才华[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4 任婕;对中国当代大众文化批判的研究报告[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丹;论中小学实施流行音乐教育的可行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6 胡瑶;当代华语流行歌曲中爱情歌词的美学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7 师占成;“原生态民歌”与“新民歌”[D];四川大学;2007年
8 刘雅丛;高校流行音乐文化传播初探[D];天津音乐学院;2007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赵勇;崔健的摇滚乐与反抗的流变史[J];书屋;2003年01期
2 李传华;通俗音乐美学探析──兼谈通俗音乐发展趋势[J];中国音乐学;2001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贵雄;音乐课程设置改革的有益尝试与探索──《音乐分析与创作》课程的基本构架与实践[J];艺术探索;2000年S1期
2 王艳;寻找失落的情感——《和你在一起》音乐分析[J];电影评介;2002年12期
3 陈晓;非文本化音乐分析方法与音乐能力发展的关系[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5年04期
4 李德方;;勃拉姆斯钢琴间奏曲OP.119No.2的教学分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5 薛晓弟;;试论音乐二度创作的方法[J];艺术教育;2010年04期
6 陈萌;;音乐分析对钢琴演奏艺术的意义[J];泰安教育学院学报岱宗学刊;2006年02期
7 李娟;;肖邦《B小调谐谑曲》的音乐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王薇;;凄婉的诗 缱绻的歌——论《春思曲》的音乐特点[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年08期
9 李曼;;歌曲《美女与野兽》的音乐分析[J];音乐生活;2008年05期
10 李蕊;;我国电影音乐的特色分析[J];电影文学;2009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姜筑;;高校音乐欣赏教学的思考[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2 李吉提;;受益于技术理论课间的横向沟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王晡;;和声教学的阶段性、指向性和科学理念[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郑刚;;师人长技 济时之需——评新版《调性和声及二十世纪音乐概述》[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5 张韵璇;;探索与定位——中国音乐学院 复调公共课改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6 ;中国音乐学院和声复调成果一览表[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7 吕军辉;;国内七本复调教材的教学体会[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8 钱仁平;;源于音乐 回到音乐 感知音乐 创造音乐——关于如何切实提高作曲技术理论共同课教学质量的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徐文正;;关于在高师开设《多声部音乐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设想[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10 吴霜;;和声共同课教学中和声分析的思维与视角[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8条
1 徐玺宝;力当学高为师 践行身正为范[N];音乐周报;2007年
2 囊琳 田韶东 本报记者 刁艳;教学改革成为最被关注话题[N];音乐周报;2008年
3 编译 晖晖;法国艺术家构建“音乐基因库”[N];北京科技报;2006年
4 石一冰;迎接曲式与作品分析的大发展[N];音乐周报;2005年
5 夏滟洲;学术超市:外音史“西安会议”[N];音乐周报;2007年
6 傅显舟 刘洋;历史是一条河流[N];音乐周报;2006年
7 本报记者 紫茵;英雄城会群英说短论长[N];音乐周报;2006年
8 马跃 译;CD变数码 古典音乐网上热卖[N];音乐周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2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3 赵仲明;西方音乐研究在中国(1980-2000)[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4 明虹;20世纪俄罗斯宗教音乐创作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陈钦怡;王燕卿古琴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6 仲立斌;京剧梅派唱腔艺术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7 周炜娟;论勃拉姆斯音乐的创新[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芹;试论肖邦谐谑曲的音乐创作特征[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2 苏莎;拉威尔《小奏鸣曲》的音乐分析和演奏处理[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3 林滨;穆索尔斯基三组声乐套曲音乐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聪;用数字音频手段对拉威尔《波莱罗舞曲》进行音乐分析之探索[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5 张梦榕;门德尔松《仲夏夜之梦》的音乐与戏剧性特点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裴子天;拉赫玛尼诺夫艺术歌曲《韵律难调》(OP34-13)音乐分析[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7 胡t,
本文编号:22496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249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