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作品中的现代和声之管窥
本文关键词:罗忠镕现代作曲技法艺术歌曲的演绎探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理论研究·音乐
了。大 众 文 艺化不仅反映在创作中,在理论工作上也有体现。
(2)继承我国民族音乐的传统(2)二度叠置和弦
和声作为音乐的一种表现手段,与音阶、调式、律制、音调在我国音乐创作的现代和声中,由于大、小二度音程在紧张
等音乐基本要素,密不可分。任何一个民族的文艺,要能正确反度上的差别,这种和声材料又可以分为两类:
映本民族的现实生活并为本民族①大二度叠置:可以强化民族化风格。如例6:
广大群众所乐于接受,就必须有自己的民族特色,这也是我《鹧鸪天》(罗忠镕)
国音乐作品和声创新
所追求的目标之一。为达到此目标,要将民族音乐特点化为具体的艺术表现技法,若只停留在占有民间音乐资料,熟悉民间音乐形式的阶段,是不全面的,还必须努力掌握民族音乐的传统规律,深入理解民族音乐的精神实质,这样才能更好的进行表现技法的创新。
(3)借鉴西方近代和声规律
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学艺术总是在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中发展的。到了近代,由于我国的对外开放,我国与国外的艺术交流就更为频繁与方便。西方近现代音乐的传入,对我
②小二度叠置:可以分为密集排列的小二度、开离排列的小国的专业音乐创作及和声技法的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但二度、与三度、四度叠置和弦结合使用的小二度和声。如例7:
是否有利于我们民族文化的繁荣,则取决于我们的立场和对待外
来文化的态度。《蝴蝶歌》(广西瑶族民歌)
三、和声技术的发展与前景
音乐是一门需要交流的艺术,它要面对面地与人沟通,而沟通的桥梁正式我们的音符、以及我们的和声技术。在自由之中, 还潜藏着作曲家要带给这个世界的一切所应负有的责任。而且这种责任是双倍的,不仅是对自己的,还有对他人负责。就像人类在改变一样,音乐也在改变。每一个人都有它自己的开端,可以向社会或者向任何人发布某些新的消息。在音乐的领域中也同样
(3)将我国民间音乐中某些特性音阶、调式用作和弦结构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的阅历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人们
对于音乐的理解可能又会上升到另一个层次,所以和声技术的发的材料
我国民族调式的种类极为之多,随着对民间音乐搜集、整展前景是不可限量的。
四、结论理、研究的进展以及作曲家向民族音乐学习的深入,这些极具特
音乐是一种具有张力的综合性艺术,而音符、和声技法、作点的音阶调式便被用到专业创作中来,发展成为一些新的和声结
5
曲家又是音乐产生的三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作品的乐思结构构。如例8:
体现出乐感的张力。这种张力的表现需要多种能力的综合运用7。和声技术就是对这种张力的尽量升华,用尽一切方法使得乐曲的张力达到最高。而和声技法是一个浩瀚的海洋,即使在某一类别的技法之内,不同作曲家甚至某一作曲家的不同作品里,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处理手段也是千变万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声是会不断地发展的。现代和声已经慢慢出现了十二音序列以及十二音和声这种新的和声形式,这种和声技法对我们中国音乐的发展会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美妙的音乐艺术令人神往。
上例是李扬的《春江黄昏》的节选,大小七度的交错应用,精湛的和声语言同样使人陶醉。西方的人总是爱用“感谢上帝给达到了转调的目的。了我们如此……”这样的语句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由衷。我在被音
(4)复合的和声方法 乐深深地打动时亦有同感。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有那么
6复合功能的和声方法包括我们通常所说的“复合和弦”以及一些人在默默地为和声的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相信未来的和
“多调性”这两类和声材料。声会更加美妙……
复合和弦是由同一调性范围内不同技术或不同功能的和声同时结合构成的。这种和弦的优点是层次清晰,不同技术或不同功注释:能的和弦各用不同的音区,很少交错。音响具有立体感。在不同1.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的力度、音色的配合下,,既可表达强烈而富于戏剧性的情感,又2.郑英烈.十二音技法在中国作品中的研究[J].音乐研究,1986,(1):23
3.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可描绘细腻的音乐形象。
当复合和弦的每一个层次各自具有调性意义并分别在不同的4.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调性上展开时,便形成了多调性。五声性调式的双重调性结合使5.郑佳歆.罗忠镕现代作曲技法艺术歌曲的演绎探求[D]. 上海音乐学音乐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音调的单纯朴实,使音乐更加生动并院,2008.
6.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且更容易理解了。
7.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0.3.现代中国音乐作品和声创新的条件
(1)“五四”运动后我国作曲家的努力尝试
我国多声部的创作的历史虽然不长,但是却非常值得珍惜。参考文献:我国专业音乐创作的启蒙者如萧友梅、赵元任、黄自、青主等人[1]钟子林.西方现代音乐概述[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最初的作品都明显地带有欧洲大、小调和声的痕迹,但是不久,[2]郑英烈.十二音技法在中国作品中的研究[J].音乐研究,1986,(1):23.他们就不同程度的意识到了艺术上的“全盘西化”是行不通的,[3]王安国.现代和声与中国作品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开始努力尝试。虽然还处于很初级的阶段,但是却为后人树立了[4]郑英烈.序列音乐写作基础[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89.和声风格民族化的路标。30年代后,产生了和声民族化方面比较[5]郑佳歆.罗忠镕现代作曲技法艺术歌曲的演绎探求[D].上海音乐学成熟的作品。40年代,冼星海、马思聪、贺绿汀等人成立了探索院,2008.和声风格民族化道路的团体“山歌社”。50年代,和声风格民族[6]吴式锴.和声艺术发展史.[J].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10.7
本文关键词:罗忠镕现代作曲技法艺术歌曲的演绎探求,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588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358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