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与“清”乐考论
[Abstract]:......
【作者单位】: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高建新;尚“清”与魏晋人物品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7年03期
2 杨合林;清:中古文化与诗学的一个重要概念[J];学术月刊;2004年12期
3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4 韩经太;“清”美文化原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5 何庄;清美意象生成的文化原型分析[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建华;荀子礼法关系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2 王硕民;《韩诗外传》新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3 张光全;司马迁、班固“实录”精神异趣探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汪高鑫;;论汉代公羊学的大一统思想[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5 李梅训;简论欧阳修《诗本义》对《毛传》、《郑笺》的批评[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刘伟;试论唐代传奇小说的诗化特征[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7 徐华;人事可为 强者当先——墨子“强”论及其精神价值的再探讨[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8 裘士京,张翅;略论两汉察举制度与人才选拔[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9 刘刚;宋玉年世行迹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5期
10 刘刚;宋玉大小言赋寓意探微[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2 林志鹏;;释楚系简帛中的“弼”字——兼论车蔽之形制及别名[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玉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中医证候学调查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4年
2 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D];河北大学;2001年
3 陈业新;灾害与两汉社会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4 李刚;道治主义政治文化及实践[D];西北大学;2001年
5 韩星;先秦儒法源流述论[D];西北大学;2001年
6 姜晓敏;略论西汉对犯罪的预防与惩治[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7 李红霞;唐代隐逸风尚与诗歌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8 傅绍良;唐代谏官与文学[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9 徐国宝;《格萨尔》与中华文化的多维向心结构[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10 刘文勇;价值理性与中国文论[D];四川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毛明;魏晋玄学“自然”概念的美学解读[D];四川师范大学;2003年
2 李胜利;汤显祖诗论及其诗歌创作初探[D];江西师范大学;2005年
3 宫东红;情若柔丝 意似淡菊——论清代女词人顾太清诗词创作艺术成就与审美风貌[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4 黄亚卓;陆机诗歌美学风格论[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5 葛伟;新诗史上的流星雨——论“小诗运动”[D];河南大学;2001年
6 李晚成;曹植思想与人格分期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1年
7 蒋斌;《论语》与《道德经》的美学精神之比较[D];扬州大学;2001年
8 张秀玉;儒道人性论与治国理论的关系[D];西北大学;2001年
9 梁锡锋;汉代的《诗经》学与政治关系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10 庄筱玲;魏晋南北朝拟古诗初探[D];厦门大学;200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高建新;尚“清”与魏晋人物品鉴[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1997年03期
2 蒋寅;古典诗学中“清”的概念[J];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01期
3 韩经太;“清”美文化原论[J];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本文编号:24580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458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