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从舞容与颂诗的关系看《大武》在典礼中的运用

发布时间:2019-06-19 17:17
【摘要】:《大武》舞容与颂诗内容之间的关系并不紧密,学者从舞容所代表的意义去考察《大武》所用颂诗的方法是不合适的。《礼记》孔子与宾牟贾的对话、《左传》"季札观乐"、诸侯各国对《大武》的僭越行为等,都说明《大武》舞容与所用颂诗之间存在一定的游离关系。从舞容与颂诗之间游离的角度来看《大武》的用诗情况,会更加清晰明了。在具体的祭祖典礼中,从三献起开始演奏《大武》乐,《周颂》中的祭祖诗根据不同的祭祀种类和对象进行分分合合。在"九献"之内,《大武》作为祭祖诗的背景音乐,并不限制或影响新的祭祖诗的产生。"九献"之后,天子亲帅群臣舞《大武》,此时歌唱《维清》、《武》、《酌》三首诗。
[Abstract]: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ontent of the dance and the content of the hymn is not so close, and the method of the scholar to study the poem by the dance is not suitable. The dialogue between Confucius and BanyamJia, the "Zuo-Zhuan" and the ""Ji Zorui"", and the more and more actions of the countries to the "Great Wu>" all show that there is a certain fre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ance and the used eulogy.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free angle between the dance and the hymn, the use of the poem is more clear. In the ceremony of the specific ceremony, from the third to the beginning to play the "Great Wu> Le, The Sacrifice of the Sacrifice is divided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t kinds of sacrifice and the object." Within the "nine-offer", is the background music of the ancestor's poem, and does not limit or influence the generation of the new ancestor's poem. After the "nine-offer", the man-in-the-art group of the emperor dance , at this time the singing is , , three poems.
【作者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基金】: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资助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上古知识、观念与文献体系的生成与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11&ZD103
【分类号】:J609.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山;周初《大武》乐章新考[J];中州学刊;2003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山;《商颂》作于“宗周中叶”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4期

2 郭传联,陈同英;礼与变俱 乐与时化——关于齐国《韶》乐内容的探讨[J];管子学刊;2004年04期

3 张二国;商周的神形[J];海南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4 欧阳勤;;论二雅中南方战争诗与西周王朝的对南开拓[J];怀化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陈曦;《诗经》颂战诗及其遭遇误读的分析[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何驽 ,罗明;两周大武舞道具考略[J];考古与文物;2005年05期

7 潘守永,雷虹霁;九屈神人与良渚古玉纹饰[J];民族艺术;2000年01期

8 郑宏;《诗经》采摘兴象本义之探究[J];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丁原明;郭店儒简“性”、“情”说探微[J];齐鲁学刊;2002年01期

10 郭善兵;;汉代皇帝宗庙祭祖制度考论[J];史学月刊;2007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3条

1 王渭清;;从《诗经》看周文化的和谐精神[A];炎帝·姜炎文化与和谐社会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刘海琴;;甲骨文“伐”字资料反映“猎首”风俗商榷[A];社会·历史·文献——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3 杨华;;说“举祷”——兼论楚人贞祷的时间频率[A];第二届传统中国研究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一)[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永生;论墨子思想结构的生成[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2 江林;《诗经》与宗周礼乐文明[D];浙江大学;2004年

3 汪祚民;《诗经》文学阐释史(先秦—隋唐)[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4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章原;古史辨《诗经》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李瑾华;《诗经·周颂》考论[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郭善兵;汉唐皇帝宗庙制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丁进;周礼与文学[D];复旦大学;2005年

9 王晓鹏;甲骨刻辞义位归纳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兰甲云;周易古礼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海沙;论《诗经》的悲剧性[D];华中师范大学;2001年

2 陆银湘;《诗经》“颂”诗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2年

3 刘上江;阮藉《咏怀诗》阐释史中的诗学问题[D];暨南大学;2002年

4 杜志国;《焦氏易林》研究[D];四川大学;2002年

5 张蓉;《左传》贵族女性问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6 李唐;《诗经》的士大夫情感特质与审美趋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孔德凌;《诗经》宴饮诗与周代礼乐文化的变迁[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8 邵雪萍;论诗歌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宝龙;《诗经》与孔子思想[D];延边大学;2004年

10 何春雷;《诗经》政治怨刺诗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李山;周初《大武》乐章新考[J];中州学刊;2003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本报特约评论员、中华文化学院副院长 叶小文;新年又闻交响乐[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石超;早期儒家乐论中的哲学思想[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2 孙茜;祭孔乐舞舞蹈的文化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3 梁李婷;乐舞《韶》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沈sメ,

本文编号:25025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025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7a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