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扬州民歌对不同时期吴声歌曲的影响与贡献
[Abstract]:In the course of thousands of years of historical evolution, Wu dialect, the second largest language area in China, produced a unique cultural achievement, "Wu Sheng Song", which was formed in the Southern Dynasty and flourished in the Ming Dynasty. Since then,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war and other factors, population changes, phonetic regionalization has been adjusted, and in the new era, there has been a new trend of mutual penetration and interaction, which reflects the strong vitality of "Wu Sheng Song" as a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phenomenon. For a long time, Yangzhou folk songs have a great influence on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Wu Sheng songs, and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treasure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作者单位】: 扬州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潘建国;明清时期通俗小说的读者与传播方式[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李雄飞;韩伟;;清代“西调”研究述论[J];民族艺术;2007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玲玲;民间离别情歌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2 陈睿睿;永康鼓词的艺术形态及生存现状考述[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3 周丽琴;红楼梦子弟书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美林;从唱法比较看扬州民歌演唱的发展[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06期
2 陈木木;广西区内“吴格”歌谣的保存与发展——吴声歌曲遗迹初探[J];中国音乐学;2003年02期
3 张美林;扬州民歌的文化地位及其艺术特色[J];中国音乐;2005年02期
4 何玉军;论吴歌发展史上的两次高潮[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美林;扬州民歌与吴歌比较研究[J];艺术百家;2004年06期
6 葛瑞莲;;浅议扬剧与扬州民歌[J];剧影月报;2007年04期
7 方芳;;扬州民歌中衬词特点初探[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9年05期
8 袁野;试论扬州民歌的三个特点[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9 罗永麟;;《吴声歌曲》的历史文化意义及影响[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1990年02期
10 郭义江;浅谈吴声歌曲演唱中的行腔美[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吴锡平;好一朵茉莉花[N];音乐周报;2003年
2 吴跃农;茉莉花香飘四海[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2年
3 宋晓华 郭江陵;给扬州“古巷风情游”出点子[N];新华日报;2004年
4 记者 王荣斌 赵天;市级非遗新添49项[N];扬州日报;2010年
5 江都市三周中心小学 孙银霞;浅谈小学语文的地方文化教育[N];扬州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杨雪梅;大运河的故事如何让世界听懂[N];人民日报;2011年
7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庄红;浅谈音乐课堂如何进行艺术性的提问[N];江苏教育报;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邵萍;扬州民歌演唱中的方言运用及其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5290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290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