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贝多芬第二十四钢琴奏鸣曲及其演奏
【作者单位】: 湖南城市学院音乐系;
【分类号】:J624.1
【共引文献】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唐雯;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2 陈列;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作品106号演奏问题的探讨[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3 汤鑫;对贝多芬第八奏鸣曲和肖邦叙事曲的音乐内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政;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艺迪;;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J];作家;2008年22期
2 康乐;;在传统中酝酿突破——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0,No.3[J];大众文艺;2011年05期
3 周颖;;对贝多芬两首f小调钢琴奏鸣曲对比分析引发的思考[J];美与时代(下半月);2009年09期
4 张熠;;奏鸣曲在交响乐中的运用——以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为例[J];文教资料;2007年12期
5 吴媛媛;;贝多芬《黎明》奏鸣曲音乐学分析[J];大众文艺(理论);2009年13期
6 任莉娜;;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突破与创新[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杜震震;;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风格[J];黄河之声;2008年18期
8 张轶婷;;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风格特征浅析[J];艺术教育;2008年01期
9 郑培;;浅析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J];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S1期
10 郑良良;;谈贝多芬奏鸣曲《暴风雨》的钢琴教学[J];艺术研究;2006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伊娜;;乐圣贝多芬钢琴才能的启示——对中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叶芳;;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美学意义[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3 谢滨妃;;从巴洛克时期到后期浪漫派的作品看调性语言的发展[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4 齐海东;;我是怎样讲授《交响乐欣赏》课的[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5 齐国;;音乐与情[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苏永进;李朝润;;办好社会音乐的一个有益尝试——浅谈创办江苏电视艺术团的体会[A];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1990年
7 于润洋;;从交响音乐鉴赏谈音乐的特性——在全国高等学校交响音乐课教师培训班上的学术报告[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伍润强;;音乐 时代大潮的浪花——谈潘军伟的两本书[A];2005年乌蒙论坛论文集(二)[C];2005年
9 李众川;;理工科院校应重视音乐素质教育[A];2003’北京第一届全国音乐欣赏教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袁新荣;;音乐审美心理活动浅析[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雪枫;心灵风暴与神圣的安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卞祖善;简洁质朴 生动活泼[N];音乐周报;2004年
3 巫育辛;拜谒贝多芬故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4 瓦格纳中国协会秘书长 音乐评论家 刘雪枫;最后的贝多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5 伊君;诗意与失意[N];音乐周报;2003年
6 马跃;贝多芬晚期的弦乐四重奏[N];音乐周报;2002年
7 戴定澄;洋溢着人性温暖与渴望的诠释[N];音乐周报;2003年
8 (日)泷本裕造 赵光 译;质疑罗曼·罗兰的贝多芬研究(上篇)[N];音乐周报;2007年
9 马萱译自《联合报》;遗失115年的贝多芬乐谱手稿被发现[N];音乐周报;2005年
10 张欢;北大小琴童纪念贝多芬235周年[N];音乐周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红杰;饰变·混合·解构[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2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3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6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7 刘洪;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8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9 王旭青;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研究:语境·文本·音乐叙事[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10 陈鸿铎;利盖蒂结构思维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政;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戏剧性特征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刘雪莎;奏鸣曲式在贝多芬钢琴套曲中的应用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3 唐雯;论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中奏鸣曲式的高潮处理手法[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霏;贝多芬中期钢琴奏鸣曲的结构特征与演奏风格[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王昕;莫扎特与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和声分析比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炫;从贝多芬三首小提琴奏鸣曲看其风格的演变[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董方;贝多芬降B大调第二钢琴协奏曲Op.19的研究与演绎[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8 汤鑫;对贝多芬第八奏鸣曲和肖邦叙事曲的音乐内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9 闵敏;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张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5453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4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