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斯克里亚宾《五首前奏曲OP.16》创作思维探微

发布时间:2019-10-09 05:13
【摘要】:通过对斯克里亚宾《五首前奏曲OP.16》的调性思维基础、曲式结构特征、和声思维模式及其"多层面"技术手法的分析和研究,以探寻作曲家独特的音乐表述方式为主线,辅之以对实际作品细部构造元素的剖析,从而达到解读斯克里亚宾"另类"的内心世界和耐人寻味的个性魅力的目的。
【图文】:

环境图,主和弦,陈述方式,海南大学学报


九度与十二度之间,使具有飞跃式形态的音乐材料在大起大落中与古典音阶级进性旋律形成鲜明,和声陈述方式及其调性环境基本保持不变。最后的补充终止采用了非常浪漫主义式的降七音七和进入主和弦的方式,主和弦至此仿佛才真正体现出他的主导作用和对调中心的核心意义,见谱例4。谱例4:2008年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3

轮廓图,和声,第四,作曲家


《五首前奏曲》中典型的旋律手法,有点类似于印象主义作曲家德彪西《亚麻色头发少女》的旋法特点,有功能性的支撑结构,充满了不确定大小调式交替的“游离”意味,直到对主和弦的肯定,此处亦然,见例10。谱例10:上例第四小节开始又是一个惯常的移位手法,附加的和声背景与前面所形成的二度移位关系,以被强调了的调性轮廓,其间所产生的对比十分微妙,值得推敲。第三乐句的开放式终止由降VII进入DDVII的重属和弦变体式用法,表现出一种“动摇”传统基底主动和故意,类似和声手法在其他作曲家作品中亦不多见,见谱例11。谱例11:
【作者单位】: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分类号】:J605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陈楠;阿多诺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对文化产业的批判[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吕云路;舒曼艺术歌曲创作探究[J];临沂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3 屠艳;;在机遇与奋发中繁荣——中国当代西方音乐史研究述论(1978—)[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5年04期

4 杨宏伟,李燕玲;浅论古典、浪漫二十世纪音乐风格[J];平原大学学报;2001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林;论灵感在钢琴演奏中的作用及其激发途径[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2 徐晓敏;库普兰、拉莫音乐在F.B.手风琴上的“再现”[D];山西大学;2006年

3 邵一言;钢琴演奏者的心理因素及其调节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4 李忠日;李斯特钢琴音乐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5 聂琪;从《为什么他的话让我如此感动》中角色的心理矛盾的分析来把该握咏叹调的艺术表现[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6 刘莎莎;钢琴练习曲发展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京;德彪西钢琴练习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俊梅;试论建国以来我国对西方音乐史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9 冯晓;共鸣—音乐审美链中不可或缺的基础环节[D];四川师范大学;2007年

10 唐钧;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演奏与教学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杜鹤鸣;试论德彪西的和声手法[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1期

2 童忠良;近现代和声功能网简述[J];人民音乐;1980年03期

3 徐荣坤;致初学和声的读者[J];人民音乐;1980年12期

4 桑桐;;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5 吴式锴;和声发展的历史继承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1年01期

6 成于乐;凡是“新技法”就一律要学么?[J];人民音乐;1981年08期

7 许勇三;巴托克为民歌配置多声手法问题初探[J];音乐研究;1981年02期

8 苏夏;和声民族化的历史和现状[J];音乐研究;1981年03期

9 杨余燕;谈丁善德的和声风格与手法[J];音乐研究;1981年03期

10 刘学严;论五声性旋律与功能体系和声的结合[J];音乐研究;1982年04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记者 金涛;中国歌剧创作身染四症[N];文汇报;2000年

2 囊琳 田韶东 本报记者 刁艳;教学改革成为最被关注话题[N];音乐周报;2008年

3 尹晓星;科学发展思维的艺术体现[N];湖南日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徐晶;罗忠昒艺术歌曲的和声应用[D];河南大学;2001年

2 韩晋宁;布里顿的《战争安魂曲》和声手法分析[D];山西大学;2004年

3 吴所畏;《春之祭》之节奏研究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创作中的影响、发展与变异[D];山东师范大学;2004年

4 陆慧敏;普罗科菲耶夫《罗密欧与朱丽叶》之第二组曲的和声手法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5 冯丽;陈培勋五首粤调钢琴曲的和声运用[D];河南大学;2005年

6 张琦;沃恩·威廉姆斯的五声性旋律及其和声手法分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5年

7 江姝璇;胡戈·沃尔夫艺术歌曲钢琴织体的和声技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闫岩;丁善德钢琴音乐创作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9 王文楠;钢琴协奏曲《山林》的创作技法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10 王颖峰;杜鸣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和声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4660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4660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64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