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道教音乐道情几个理论问题的探讨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教育科学与音乐系
【分类号】:J608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邓小秋;;江苏戏曲的定位琐议[J];剧影月报;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阳地;谭勇;;离愁别绪歌千载断肠声里唱《阳关》——琴曲《阳关三叠》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2 朱秀敏;;浅论扬雄散文的艺术特色[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3 王夔;明刊戏曲散出《周庄子叹骷骸》新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4 俞香云;;钟嵘“滋味”的美学内涵[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5 曹秀兰;;论曹溶与浙西词派的关系[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6 冯利兵;卜风贤;;秦汉时期农业减灾救荒思想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6期
7 朱丽霞;徐涛;;‘梦”的实与虚——《鸣凤记》与《清忠谱》比较之一隅[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6年08期
8 乔传宁;李雪灵;;汉代刑名“作如司寇”质疑[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4期
9 杜远红;;古代汉赋评论综述[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10 张宏;;从汉人评“屈”看汉代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李春青;;文学的与历史的:对两种叙事方式之关系的思考[A];和谐社会自主创新与文化交融——2006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上卷)[C];2006年
2 王曦;;明代南京作家南曲用韵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吴根平;;《文选》李善注引《方言》考辨(四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欧明俊;陈X;;也论稼轩其人其词之“气”[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5 苗菁;;论20世纪30年代几部文学史对辛弃疾及创作的论述及认识[A];纪念辛弃疾逝世80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7年
6 朱德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浙江医药的发展[A];中华医学会医史学分会第12届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叶贵良;;《俄藏敦煌文献》道经残卷考述[A];常书鸿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文集[C];2004年
8 孙玫;;“三突出”与“立主脑”——透视京剧“样板戏”中的传统审美意识[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5年
9 王娜;杨小平;;《三国志校笺》脞录[A];2012西南地区语言学研究生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2 曹利云;宋元之际词坛格局及词人群体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华;孟子与汉代《诗经》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龚茂富;青城派武术生存现状及传播方式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1年
7 韩伟;宋代乐论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张屏;两宋词雅化进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冯一鸣;西汉用《诗》研究[D];北京大学;2011年
10 何悦玲;中国古代小说中的“史传”传统及其历史变迁[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白雪;《中国民间小戏与西方音乐剧比较研究》用黄梅戏《天仙配》和音乐剧《猫》为例分析[D];河北大学;2009年
2 宋文志;《文心雕龙》应用写作主体论[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马英菊;范成大《石湖词》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宋肖娜;《汉语大词典》瑕疵补正[D];湘潭大学;2010年
5 邬峰高;符{撐淖中伪溲芯縖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滔;元代戏谑散曲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海华;稼轩词沉郁顿挫风格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赵光强;道教曲牌音乐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赵U_;南宁市体育养生行业现状调查和发展对策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姗姗;;灵宝道情与道教文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张鸿声;祁洋波;;豫东道教文化与豫东道情戏——以太康道情戏为例[J];文艺争鸣;2008年03期
3 蒲亨强;;道教音乐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8年06期
4 尹志华;蓬莱仙韵颂太平——海峡两岸道教音乐会在台湾成功举办[J];中国宗教;2005年08期
5 孙守信;;道教名山——]椛絒J];风景名胜;1994年09期
6 蒲亨强;;道教声乐研究漫谈[J];民族艺术;1990年02期
7 王欣;;千年古韵 崂山道教音乐[J];走向世界;2010年11期
8 陈光照;;崂山的道教文化[J];风景名胜;1996年10期
9 王宜峨;;第十届道教音乐汇演在江苏省金坛市隆重举行[J];中国道教;2010年06期
10 史新民;周振锡;;翔实准确 刻意求精——《中国武当山道教音乐》编辑札记[J];中国道教;1991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刚;;二十一世纪道教文化展望[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张应超;;新世纪中发扬光大道教文化的思考[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李晓燕;;保护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指挥表演“八卦鼓”舞[A];文化研究论坛[C];2011年
4 马冬青;;继承优良传统 弘扬道教文化——在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上的致词[A];二十一世纪中国道教展望——茅山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1年
5 盖建民;;从道教生命哲学看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宗教:世纪之交的多视角思维——福建省宗教研究会论文集(三)[C];1999年
6 楼亚群;董生伟;叶英盛;;谈义乌道情的艺术革新[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7 陈娟英;;道教文化与玉皇信仰[A];闽台玉皇文化研究[C];1996年
8 李刚;;道教文化的现代意义[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9 胡孚琛;;道教内丹学的西传和科学解释[A];“中国名辩学与方法论研讨会、道家与西方研讨会、冯友兰哲学思想研讨会”优秀论文精选[C];1998年
10 吴光正;;道情曲目鼻祖《韩仙传》及其传播考论——兼谈学界关于元明两代小说、戏剧的文学史建构[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康秀林;环县道情皮影探源[N];陇东报;2007年
2 孙正飞 赵鹤茂;茅山道教文化广场落成开放[N];常州日报;2010年
3 吴琅云;义乌道情重在传承发展[N];中国文化报;2009年
4 记者 张仲明 通讯员 书胜;兴化发现“板桥道情”母曲[N];泰州日报;2010年
5 华商报社记者 富筱琦;翰墨丹心,山水道情[N];美术报;2008年
6 本报记者 章彤 实习生 姜婉冰;民俗?迷信?我们为何难以辨别[N];江苏科技报;2010年
7 记者 吴丽;我市将举办两岸三地纪念吕祖诞辰道教文化周[N];运城日报;2006年
8 记者 谢志娟;道情皮影走进环县340所中小学[N];甘肃日报;2006年
9 记者 冯建伟 陈四化 通讯员 姚飞 郜敏;说唱道情[N];农民日报;2002年
10 记者 赖晓莉 陈蕙茹;8月 蓉城论“道”[N];成都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艳;明清道教与戏剧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2 刘延刚;陈撄宁与道教文化的现代转型[D];四川大学;2005年
3 吕有云;道教政治管理之道研究[D];四川大学;2004年
4 曾礼军;《太平广记》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胡锐;道教宫观文化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6 吴慧娟;福建仙游三—教仪式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7 兰拉成;清代散曲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车振华;清代说唱文学创作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9 霍克功;李西月内丹思想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10 姚文琦;民间信仰与社群关系[D];厦门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燕丽;晋北道情剧种文化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3年
2 许澄;沙河大杜村道教音乐的考察与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3 尤娟;清代文人三家道情[D];扬州大学;2012年
4 李春玲;鹿邑道教音乐调查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5 刘琼;道教音乐多声现象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吴蕾;山西省绛县柏林坡道教音乐考察调查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7 郑少丹;基于地域性的道教文化风景区景观设计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年
8 许玉姣;楼观台道教文化展示区建筑形态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9 李西林;鄂西清太坪镇道教文化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2年
10 孙素涵;论八卦鼓舞的舞蹈文化艺术特征及其与道教文化的关系[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2549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49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