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歌旋律中的和声结构研究构想
【作者单位】: 浙江省湖州师范学院艺术学院;俄罗斯国家音乐学院声乐系;
【分类号】:J607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岳英放;;音乐在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作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7期
2 龚妮丽;20世纪中国音乐文化两次转换的美学思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2年01期
3 常晓静;;音乐史的社会史坐标——谈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的书写方式[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4 刘伟;民歌辨识之我见[J];衡水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5 温和;从李叔同的歌曲创作看日本学校歌曲对中国学堂乐歌的影响[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1999年05期
6 杨德华,杨秋仪;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与音乐人才市场培育问题[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李莉,田可文;“国共合作”中的武汉抗战音乐活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张映兰;;音乐史上“新音乐”概念之辨[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S1期
9 钱彤;论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崛起[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2期
10 钱彤;论8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歌曲的崛起(下)[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戴宁;太湖地区民间信仰音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3 黄永健;艺术文化论—艺术在文化价值系统中的位置[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4 李姝;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5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6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柳青;关于湘北华容县番邦鼓艺术的调查与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2 王志远;施光南歌曲创作民族特色的形态学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3 郭小刚;我国汉族民间音乐现状的三种模式及其社会心理背景分析[D];华南师范大学;2003年
4 杨正君;青海、甘肃河湟地区民族杂居地土族民歌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马晔;性别视角下的我国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现状之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6 周文林;“爬山调”的语言艺术及音乐形态探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7 郭娜;音乐审美偏好与人格特征及道德的相关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4年
8 斯琴朝克图;色·恩克巴雅尔混声无伴奏合唱作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9 张雪;黄自与舒伯特艺术歌曲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10 武慧;北京小提琴艺术发展史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桑桐;;五声纵合性和声结构的探讨[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80年01期
2 ;近期作曲技法论文索引[J];中国音乐;1982年02期
3 郑英烈;;序列音乐的多声部写作——一、二部写作中的音程问题[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3年01期
4 沈星扬;梁燕麦;;是什么构成了中国音乐的中国风格[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5 延声;;一首魅人的歌曲——《海港之夜》[J];音乐世界;1984年12期
6 陈世宾;论巴托克的多调式和声中的和弦结构形式[J];音乐研究;1985年01期
7 王安国;我国音乐创作“新潮”[J];文艺研究;1986年03期
8 郑英烈;基本集合对十二音和声的控制[J];中国音乐学;1986年04期
9 韩春牧;概述中国交响音乐的发展[J];杭州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1期
10 曾海平;传统和声与现代和声结构之同异[J];艺术探索;1987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好心情工作站;数字化时代的音乐大师(一)[N];大众科技报;2000年
,本文编号:2551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51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