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西方音乐史学理论及其诉求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伏爱华;;“庄周梦蝶”的美学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2 萧仕平;;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庄子人际关系思想试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3 赵卫国;;海德格尔视野中现代性的时间根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4 李孟国;;海德格尔的“伦理”论题与存在之真理[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5 王颖斌;;海德格尔的“无”所隐含的多重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邓晓臻;;海德格尔的“此在”范畴——基于马克思文本的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7 黄瑜;;黑格尔与海德格尔死亡观比较研究[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8 刘在泉;;对存在者之存在的响应——论海德格尔诺曼底演讲[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朱刚;;海德格尔对黑格尔“精神与时间”之关系的解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时进;刘晓华;王约;刘小玲;;基于以能力为导向的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的首次正式调查——2010上海卢市湾区公众科学素质调查分析[A];中国科普理论与实践探索——公民科学素质建设论坛暨第十八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晓群;;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朱军;;让纪录道说——当代中国新纪录运动的语言本体论观照[A];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2003中国传播学论坛暨CAC/CCA中华传播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4年
6 苏建;陈凡;;论技术与法律关系形态的历史嬗变[A];全球化视阈中的科技与社会——全国科技与社会(STS)学术年会(2007)论文集[C];2007年
7 卞文;;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科学史再评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8 孙斌;张艳芬;;全球化语境下的文化帝国主义——从詹明信文化理论出发的一个考察[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7)[C];2009年
9 陈立新;;马克思“改变世界”的存在论寓意[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10 周丽昀;;博客生存与人的主体性[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青年学者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2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张凤莲;马克思对西方政治思想传统的挑战[D];南开大学;2010年
6 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7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爱珍;模糊语义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文浩;接受美学在中国文艺学中的“旅行”:整体行程与两大问题[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孙余余;人的虚拟生存与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苏建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音乐作品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刘莹;俄苏群众歌曲在中国的传播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耿蕾;后现代音乐思潮及其对中国的影响[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顾娜;新世纪(近十年)中国歌剧女性角色演唱表演艺术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阳功庆;论特雷·伊格尔顿的文化批评观[D];湘潭大学;2010年
6 晏文;黎英海歌曲选集[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周珍;利科的解释学符号美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高yN蔚;新中国电影音乐风格的流变[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杨小燕;论中国早期艺术歌曲对现代民族声乐教学的影响和作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蒿佳杭;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钢琴艺术之文化特征[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琳洁;;中西方音乐史的异同点及其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胡丽玲;;中西音乐史研究与教学异同刍议[J];中国音乐学;2007年01期
3 贺皖蓉;;浅谈中国音乐史[J];黄梅戏艺术;2006年03期
4 许康健;;前行终有路 何必计枯荣——重读王光祈的《中国音乐史》[J];人民音乐;2006年09期
5 赵惠生;试谈高师中国音乐史课教学内容问题[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6期
6 王清雷;;中国音乐史学会第十届年会暨第五届高校学生中国音乐史论文评选活动综述[J];音乐研究;2008年06期
7 秦序;一次有关中国音乐史研究方法问题的有益探讨——第三期音乐理论读书研讨会略记[J];中国音乐学;1989年02期
8 刘东兴,余亲珍;谈开设中国音乐史课的必要性[J];衡水师专学报;2004年03期
9 晓A;;中国音乐史之最[J];校园歌声;2007年07期
10 王德埙;;中国音乐史的研究方法[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赵维平;;亚洲的音乐史料及其历史研究状况[A];2005’北京第二届世界民族音乐学会学术研讨会资料汇编[C];2005年
2 赵敏俐;;关于加强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问题研究的几点思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4 王丹;;北京智化寺京音乐[A];北京历史文化研究——北京风俗史研究[C];2007年
5 郑锦扬;;福建师范大学[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6 郑祖囊;;谈音乐治疗吸收音乐学研究成果诸问题[A];中国音乐治疗学会第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1993年
7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中医耳鼻喉学术传承与研究论文汇编[C];2009年
8 张虹;;“五脏相音”理论在耳鸣诊治中的应用[A];第15届全国中医耳鼻喉科学术研讨和继续教育年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刘怀荣;;南北朝及隋代乐府官署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10 任广世;;明清俗曲研究综述[A];中国诗歌研究动态(第四辑)[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文科;为“活的中国音乐史”立照[N];光明日报;2005年
2 金夏;《中国音乐史》[N];甘肃日报;2002年
3 甯甯;金钟奖:书写活生生的中国音乐史[N];人民政协报;2002年
4 傅显舟 刘洋;历史是一条河流[N];音乐周报;2006年
5 鸣琦邋继武;中国音乐史博物馆在建科大开馆[N];陕西日报;2008年
6 薛彦景;学习中国音乐史的好帮手[N];音乐周报;2006年
7 张红梅;刘再生“音乐史”评析[N];音乐周报;2006年
8 肖阳;无限风光在创新[N];音乐周报;2006年
9 ;音乐在这里被“固化”[N];哈尔滨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曲晓燕;“汉唐乐府”的四个一[N];中国文化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薇;尼基塔斯·侯尼亚迪斯《记事》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2 王建欣;《五知斋琴谱》四曲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2年
3 李颖;明清音乐记录特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8年
4 徐美辉;20世纪湖南音乐家群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5 王安潮;唐大曲考[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7 汪军;魏晋南北朝的艺术批评[D];东南大学;2005年
8 赵玉卿;姜白石俗字谱歌曲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漆明镜;“清商乐”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2年
10 孙宁宁;日本地歌三味线角色的变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胜华;西方音乐史学研究对象的三维架构[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2 李欢;中小学音乐教材与高师中国音乐史课程的对接[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3 周婷婷;从扬琴艺术看近代以来的中国音乐发展[D];山东大学;2008年
4 丁璐;中国音乐史研究的科学化进程[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伍聪;《中国音乐史》教材改进方略初探[D];四川师范大学;2013年
6 吴璨;郭乃安先生生平传略及学术成就[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7 梅洪琼;《破阵乐》变迁探微[D];云南艺术学院;2009年
8 赵元;金妮:老百乐门唯一健在的歌手[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9 薛冬艳;《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中国”条目的译介与研究[D];西安音乐学院;2006年
10 李叶丹;论中国琵琶形制的形成与发展[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5546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54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