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贝多芬《黎明》钢琴奏鸣曲的三个演奏版本

发布时间:2020-01-18 11:41
【摘要】:正在钢琴演奏的学习过程中,对经典钢琴作品的风格和速度的把握,一直是学习者孜孜求解的首要问题,通过仔细的读谱练习和对不同著名钢琴家演奏录音版本的分析,可以使我们找到参照的坐标,并逐渐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目前,共有117位钢琴家录制过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已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鲍尔·罗尤奈 ,江晨;浅贝多芬析《A大调钢琴奏鸣曲》(作品101)(上)[J];钢琴艺术;2005年11期

2 苏勇生;介绍分析贝多芬《C大调钢琴奏鸣曲》的几种不同版本[J];钢琴艺术;1998年03期

3 陈兆勋;;贝多芬第十四号钢琴奏鸣曲《月光》(上)[J];钢琴艺术;2006年09期

4 田力;一款吉列尔斯演奏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CD[J];视听技术;1998年11期

5 安东·科迪;李穗荣;;安东·科迪解说贝多芬《三十二首钢琴奏鸣曲》(十一)[J];钢琴艺术;2010年02期

6 陆志成;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美学简析[J];美与时代;2005年10期

7 周丽;;论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11期

8 刘广伊;;浅析克劳迪奥·阿劳的演奏风格[J];钢琴艺术;2007年07期

9 李方;;试论贝多芬第七钢琴奏鸣曲第一乐章中的双重结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1990年04期

10 马薇;杨日方;;贝多芬创作概况及奏鸣曲创作特征[J];艺术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伊娜;;乐圣贝多芬钢琴才能的启示——对中国当前钢琴教学的一点思考[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2 黄小敏;;谈钢琴教学中对弹奏音色的把握[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3 叶芳;;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美学意义[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4 袁媛;;试论钢琴演奏教学中听觉、触觉、视觉的协同[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5 邹敏;;浅析演奏巴赫作品时右踏板的使用[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6 孙佳;;我借版贸做品牌[A];出版科学探索论文集第6辑[C];2003年

7 关秋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下一代[A];第二届中国老年人才论坛论文集[C];2006年

8 郭向明;;让西洋乐器讲中国故事——外向型音乐曲谱类图书价值浅说[A];优秀出版物价值论:中国编辑学会第十三届年会优秀文集[C];2008年

9 金晶;;谈关于钢琴教学中的听觉练习[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10 白桦;;文学与人生——讲不完的故事[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09.3)[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刘雪枫;心灵风暴与神圣的安慰[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2 巫育辛;拜谒贝多芬故居[N];中华读书报;2002年

3 瓦格纳中国协会秘书长 音乐评论家 刘雪枫;最后的贝多芬[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4 梁想;“钢琴奶奶”的“广大之仁”[N];中国文化报;2005年

5 伊君;诗意与失意[N];音乐周报;2003年

6 ;贝多芬晚期的艺术境界[N];文汇报;2007年

7 编译 风来疏竹;贝多芬死于梅毒还是铅中毒?[N];北京科技报;2005年

8 卞祖善;简洁质朴 生动活泼[N];音乐周报;2004年

9 施邑屏;世界首枚贝多芬邮票[N];中国集邮报;2007年

10 记者 李红艳;2008北京新年音乐会首度移师国家大剧院[N];北京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健;20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 蒋兴忠;普罗科菲耶夫九首钢琴奏鸣曲和声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刘洪;作为诠释的音乐表演[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4 冯效刚;20世纪上半叶中国钢琴音乐文化[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5 曲致正;雷格尔的复调技法探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6 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孙欣;克利姆特绘画的心理因素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9年

8 廖红宇;福建钢琴音乐发展历史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夏滟洲;西方作曲家的社会身份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10 徐昭宇;演奏型态的分析与音乐意义的追索[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晟;贝多芬早期钢琴奏鸣曲Op.2 no.3的演奏技术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2 武君;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演奏研究[D];青岛大学;2005年

3 张毅;克列门蒂《名手之道》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4 张宇;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末乐章研究[D];延边大学;2007年

5 闵敏;贝多芬晚期五首钢琴奏鸣曲的创作特征和演奏研究[D];西南大学;2006年

6 王焰;贝多芬《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Op.37)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7 张放;贝多芬《G大调第四钢琴协奏曲》的演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傅晶晶;浅析贝多芬钢琴奏鸣曲OP.111的创作特点及演奏[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9 马克;浅谈贝多芬c小调钢琴奏鸣曲Op.111的演奏[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10 杨瑞雪;贝多芬《春天奏鸣曲》二重协作性分析及钢琴声部演奏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5708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708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5a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