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漫瀚调艺人传承的文化交融性
发布时间:2020-01-24 12:39
【摘要】:漫瀚调是产生、流传在内蒙古西部的一种民歌品种,是鄂尔多斯传统民间音乐和晋、陕汉族民间音乐长期融和的结晶。漫瀚调民间艺人在漫瀚调的传承、演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漫瀚调的传播者、革新者也是直接受益者。漫瀚调不仅是蒙汉民间艺人智慧的完美体现,更是蒙汉两个民族文化交融的产物。文化交融是漫瀚调形成的基础,在漫瀚调的传承、发展中漫瀚调艺人在民俗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充分体现着这种文化的交融性,正是这种交融性促成了漫瀚调的个性和特征。
本文编号:2572673
【相似文献】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3条
1 蓝天 整理;漫瀚调艺术的形成、发展及成就大事记[N];鄂尔多斯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 李t$;《草原风华》:演绎内蒙古民族音乐风情[N];中国文化报;2010年
3 白涛 (蒙古族);漫瀚准格尔[N];文艺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杨琼;论近代漠南蒙汉移民音乐[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慧;冀北地区“漫瀚调”演唱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陈曦;民俗学视野下的漫瀚调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3 曹晔;鄂尔多斯准格尔旗漫瀚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高瑞峰;声震高原云逐月[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5 郭亚丽;内蒙古漫瀚调民歌的演唱艺术特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6 王芳;内蒙古西部民歌演唱特色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7 杨文娟;音乐文化学视野下的漫瀚调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9年
8 李建军;论漫瀚调的文化交融性[D];中央民族大学;2006年
9 巴娜娜;集草原声韵 成文化宝典[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10 阿丽;乌毛素沙漠中的民族音乐之魂[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本文编号:25726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72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