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北京、伦敦、里约夏季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舞美)对比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18 14:55
【摘要】: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简称“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是在奥运会开幕式上进行的具有艺术性、科技性的文艺演出活动。作为奥运会开幕式的重要环节,开幕式文艺演出意在展现各举办国的文化、艺术、科技、体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成就,进而借艺术性手段凸显出举办国的综合实力。因此,各举办国对开幕式演出的节目选择、内容编排、技术支持、资金投入等方面均十分重视,是全球性关注度最高的文艺演出。本研究选择北京、伦敦和里约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的文艺演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视频研究法、比较分析法进行分析研究,将亚洲、欧洲和南美洲的民族文化作为文艺演出的支撑点,对三届开幕式灯光、道具、服装及音乐数字化等舞美元素进行比较,发掘三者之间的异同点,从而透过文艺演出映射多元文化,感悟奥林匹克精神。第一章为绪论部分。对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研究的对象、文献综述、研究的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进行阐述。第二章介绍三届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发展进程,梳理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发展逻辑。第三章对三届开幕式中民族文化的审美特色进行分析。三届开幕式文艺演出均以本国文化为载体,按照时间顺序进行历史文化的演绎,凭借当时先进的科技为文艺演出提供技术性支撑,将本国民族文化的内涵展现出来。第四章从灯光、服装、道具三方面对舞美元素进行分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灯光与带有灯的道具、带有LED发光材料的服饰相结合,形成交相辉映,穿越时空的视觉效果;服装以古代雍容华贵的服饰为重点,体现历史文化的厚重性;演出道具具有较高的艺术性与技术性。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灯光极具写实性和互动性,写实性的灯光能对现实生活进行较为真实的模拟,互动性的灯光注重与现场观众席的互动交汇;简约典雅的服装具有一定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演出道具以生活化道具为主,体现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里约奥运会开幕式灯光与地面舞台投影相辅相成,灯光炫丽灵动、色彩斑斓;服装以白色和彩色为主,纯净明快的特点与巴西人的热情相呼应;道具创新简约,承载着更深层次的内涵。第五章对三届奥运会开幕式上音乐数字化的运用进行分析。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以新创作和改编的背景音乐为主,善于LED屏幕的平面使用。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以大量经典流行歌曲为主,借用建筑投影为音乐提供视觉补充,度的观看角度为观众提供了最佳的视觉享受。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以巴西最具代表性的经典歌曲和富有当地特色的舞蹈为主,激光投影技术的使用使表演与视频画面融为一体,视觉效果极佳。第六章对三届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的异同点进行归纳与总结,三届奥运会开幕式文艺演出都在本民族文化和奥林匹克主义的统领下进行艺术表演,并以个性化的创作手法构建成差异化的文艺演出,达到传递本民族文化、推广奥林匹克教育理念的目的。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J71;J6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叶文志;;舞台灯光的写实性与写意性[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2期

2 杨琼;;奥运开幕式与国家形象传播——以伦敦奥运会开幕式为例[J];新闻世界;2013年08期

3 闫丽敏;;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创意设计评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3年03期

4 王润斌;李志向;涂传飞;;现代奥林匹克理论的缺陷与中国体育文化的补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5 许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音乐的人文解读[J];美育学刊;2011年01期

6 乔玉成;许登云;;论体育的政治化倾向——以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为例[J];体育学刊;2009年07期

7 张玉能;;中国传统美学的特征与传统审美心理[J];江汉论坛;2009年03期

8 朱保华;;奥运会上的“梦幻五环”及大型画卷[J];照明工程学报;2008年04期

9 埃伦·兰波特·格莱奥克斯;蔡晓琴;;海外设计师谈北京奥运会演出[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8年S2期

10 凌鼎年;;极具中国元素的奥运开幕式[J];民主;2008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红;现代夏季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8年

2 牛静;论现代奥运会开幕式的历史演进[D];北京体育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高芳婧;奥运会开幕式解说风格创新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5年

2 李锡娜;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美学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4年

3 尚美姝;2012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的文化形象与文化价值研究[D];暨南大学;2013年

4 费兆国;我国大型运动会开幕式表演中道具的演变特点及发展趋势研究[D];沈阳体育学院;2011年

5 郭姣妮;西方评介北京奥运[D];外交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258886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58886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a1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