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引用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及历史意义

发布时间:2020-09-14 15:58
   “引用”指的是把已存在的音乐应用在新作品的创作中,是一种源远流长的西方作曲手法。本文对引用手法的产生和发展进行了追溯、梳理和分析,提出:引用手法源自对格里高利圣咏的附加,当附加亦即新创作的音乐上升为实质主体时,圣咏变为引用的对象,被用作构建多声部音乐的结构性材料,引用的具体手法也日趋丰富多样。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引用的符号化功能逐渐向结构性功能转化,而随着引用手法日渐被新出现的主题模仿、发展手法所代替,一种基于一个预设好的主题进行纵向与横向发展、衍生的作曲思维日渐成熟,引用成为了西方作曲思维重要的逻辑起点,对西方音乐的形态特征和音响风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一步的探讨可见:引用的产生、发展和功能演变,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社会环境有着密切关联,是外部环境与音乐家内心意志相互冲突、妥协的产物。
【学位单位】:星海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J614
【部分图文】:

曲式,中声部,定旋律,三声部


37图 3.3 迪费《脸色苍白》弥撒曲《慈悲经》A 段曲式图《慈悲经》的 B 段没有定旋律(曲式图见 3.4),共 14 个小节(mm.38-51),三声部,Alto 与 Tenor1 合为一个中声部。前三句分别是高、中声部(Soprano 与 Alto/Tenor1)、中、低声部(Alto/Tenor1 与 Bariton)、高、低声部(Soprano 与 Bariton)的二重合唱,每个声部都唱了两遍“Christe, eleison”(整体上已经三遍),节奏相对更细分,因而显得活跃一些。

曲式,三声部,声部,小节


迪费《脸色苍白》弥撒曲《慈悲经》B段曲式图

曲式,三声部,声部,第三


迪费《脸色苍白》弥撒曲《慈悲经》C段曲式图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姚亚平;;欧洲早期音乐传统与20世纪现代作曲观念[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2 伍维曦;;《图尔内弥撒》与中世纪晚期多声部弥撒套曲的体裁特性[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3 伍维曦;;弥撒套曲体裁性的确立与现存14世纪的弥撒套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姚亚平;;欧洲文化精神的兴起及其对音乐的影响(下)——论欧洲复调产生的文化土壤[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钱仁康;“音乐典故”刍议[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6 钱仁康;莫扎特“借题发挥”的创作实践[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7 陈鸿铎;文艺复兴时期弥撒曲中的模仿技术──弥撒曲《武装的人》赏析[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04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李彦频;引旧喻新[D];中央音乐学院;2008年



本文编号:28183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8183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d6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