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女中音嗓音的艺术形态特征及机理探析

发布时间:2017-04-04 10:08

  本文关键词:女中音嗓音的艺术形态特征及机理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美声唱法经历了漫漫的发展之路,歌唱技巧不断提高,艺术内涵逐渐丰富。歌剧角色的演绎从单一的男性舞台,变为男性、女性共同的演绎的。声部上的划分也更为细致,声部种类多种多样,再发展到后来在每一个声部类型上又有声种的分类,如戏剧、抒情和花腔等等。歌唱训练中嗓音能力的训练是每个歌唱学习者学习歌唱必经之路,所有美好的声音也都离不开正确的发声训练。有人说,每一个艺术家都应该对他所使用的工具的形状与构造以及概念有一些初步的了解。歌唱者也不例外,如果在这方面缺乏最基本的概念,往往会使的艺术追求失去方向。本文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的眼光分析歌唱艺术的本质问题,力图用歌唱发音的科学原理及心理机理机制剖析女中音嗓音的特征与训练。文章总共分为四个部分。基本框架如下:引言:概述国内外女中音的起源与发展,总结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一章、女中音声部的艺术价值。浅析女中音声部的产生与发展,以及女中音声部在歌剧舞台的重要性,从艺术魅力及审美意义的角度分析了女中音的形态与表现力。第二章、女中音嗓音的艺术形态分析。从嗓音的生理特征、音域与音色特点,声区转换与音色统一三个方面,陈述了女中音的嗓音特征。通过女中音与女高音的嗓音异同对比,深入阐述了女中音嗓音的特殊性。第三章、女中音歌唱训练的机理分析。是本文的关键章节。机理教学是贴近科学的一种声乐教学法,科学地剖析了人的嗓音生理,阐释了歌唱心理、生理机制转换为物理机制的发声状态。第四章、歌唱嗓音训练的实践。文中关于女中音嗓音调节的辩证关系,把艺术与哲学相结合,论证了嗓音音色统一与差异的客观存在和相对性。结合笔者自身的学习历程,分别从嗓音训练和教学两个方面阐述了心理-机理原理在声乐学习与教学实践过程中对笔者的帮助与影响。
【关键词】:女中音 嗓音特质 心理 机理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J616.2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9
  • 一、女中音声部的艺术价值9-22
  • (一)女中音声部的产生与发展9-10
  • (二)女中音声部在歌剧舞台的重要性10-11
  • 1、女中音在歌剧中的声部均衡意义10
  • 2、女中音在歌剧中的人物结构意义10-11
  • 3、女中音的歌剧角色的不可替代性11
  • (三)女中音嗓音的艺术表现力及审美意义11-22
  • 1、女中音声部在歌剧中的人物塑造意义——以凯鲁比诺及《你们可知道》为例12-15
  • 2、戏剧女中音角色在歌剧中的艺术表现力——以桑图扎及《你知道吗?好妈妈》为例15-22
  • 二、女中音嗓音的艺术形态分析22-38
  • (一)女中音的嗓音特性22-26
  • 1、女中音嗓音的生理特征22-23
  • 2、音域与音色特点23-25
  • 3、声区转换与音色的统一25-26
  • (二)女中音与女高音嗓音的异同26-27
  • (三)女中音嗓音的艺术特征27-38
  • 1、女中音嗓音特征及其声部界定27-29
  • 2、女中音嗓音的类别及其艺术形态29-38
  • (1)抒情女中音的艺术形态解析29-32
  • (2)戏剧女中音的艺术形态解析32
  • (3)花腔女中音的艺术形态解析32-38
  • 三、女中音歌唱训练的机理分析38-46
  • (一)歌唱发音的科学机制38-43
  • 1、歌唱呼吸的生理-物理机理38-41
  • 2、歌唱共鸣调节的生理-物理机制41-43
  • (二)声乐教学与演唱的心理-机理机制43-44
  • (三)女中音歌唱训练的心理-机理特点44-46
  • 四、歌唱嗓音训练的实践体验46-53
  • (一)自身声乐学习与歌唱训练的实践46-50
  • 1、嗓音塑造与训练的体验46-50
  • 2、嗓音调节的辩证关系50
  • (二)声乐教学实践的初浅体会50-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5
  • 附录55-66
  • 致谢66-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巍;;谈声乐演唱中的自我控制力[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2 金盈希;;哼鸣在声乐训练中的重要性[J];北方音乐;2009年03期

3 刘婧;;试析声乐教学中几个重点环节[J];北方音乐;2011年06期

4 梁改梅;;析歌唱发声中常见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12年05期

5 张志元;;论声乐中的声区与共鸣[J];才智;2010年07期

6 韩立民;杜鹃;;对声乐表演中怯场的探究[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年03期

7 张蕾;;浅谈歌唱中声音和语言的融合[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9期

8 韩东茹;;新民族唱法的探索与发展[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7期

9 童一帆;;“练声”问题之我论——给声乐初学者的一些练声建议[J];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09年01期

10 刘猛;;新民族唱法艺术特色探析[J];大家;2010年1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夏菲;;略论声乐表演中影响想象与情感的心理因素及其培养[A];第四届全国音乐心理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兰;关于跨界演唱及其在高师声乐教学中运用的可行性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郭姗姗;论感觉在声乐技巧训练中的重要作用[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王亮亮;面罩唱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安丽;三种唱法及声乐比赛分类方法的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李昱洁;声乐经验教学法与声乐机理教学法的应用与对比[D];天津音乐学院;2010年

6 薛丽;探究声乐演唱之美[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7 邱金凤;卡娜娃演唱艺术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8 赵明明;薛红平声乐教学之特色[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9 王超;概述声乐教学中的辩证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11年

10 刘娟;郭兰英与彭丽媛歌唱艺术风格之比较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女中音嗓音的艺术形态特征及机理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53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853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50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