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斫琴家茅毅对琴人斫琴传统的继承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7 22:10
  该文以艺术学的研究视角为出发点,综合社会学、经济学、文化人类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与理论,以山东诸城派第六代琴人兼斫琴家茅毅为案例,对中国古代真正意义上的琴人以及琴人斫琴传统进行分析,力图通过总结历史上诸琴人身份的特点,复原出琴人的原貌,通过茅毅的斫琴实践验证琴人斫琴传统的优越性,从而挽救目前市场上愈渐低下的古琴品质,为斫琴行业提供一条适合中国特色传统的发展路径。该文具体分为三部分,以琴人兼斫琴家茅毅为研究主体,通过比对茅毅的个人品质与古代琴人的特征,验证了茅毅的琴人身份;通过讲述茅毅的斫琴实践说明其对琴人斫琴传统的继承;通过说明面对全新的社会环境,众琴人的妥协以及斫琴主体的变化,说明茅毅坚守的价值。该文的创新点在于完整的归纳了历史上三个斫琴主体的演变过程及其成因,并对其的优劣进行对比分析;在验证琴人斫琴传统存在的同时又总结了三个阶段的琴人对古琴创制与改进的贡献;创新性的以明代郊庙音乐的奠基人冷谦的九德为线索,从理想目标到选择达成手段的顺序串联茅毅的斫琴技艺与步骤;完整记述了琴人自古至今的发展演变,以及各时期琴人的特征。该文的贡献首先在于填补了学术领域的两个空白,一者针对国内斫琴方面的研究... 

【文章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省

【文章页数】:9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斫琴家茅毅对琴人斫琴传统的继承研究


古琴减字谱指法解说

十二律,五音,江苏


五音十二律图

诸城,广陵,古琴


城派第六代传人。(诸城派传承可粗分四条线,一条发端于王冷泉,传承中断;一条发端于王燕卿,随其南下,发展为梅庵派;一条为诸城遗脉,发展成为家学;一条就是茅毅所处的传承线,发端于王心葵,茅毅从属于其在济弟子詹澄秋的传承支脉,是四脉中传承最正统,曲风等保留的最纯正的传承脉系。)十八岁时又向广陵第十一代传人梅曰强先生修习广陵派古琴,精通两派古琴。(诸城派与广陵派关系紧密,诸城派祖师师承广陵派。后诸城派大兴,诸城派传人王心葵被蔡元培聘为北大古琴课老师,与其弟子又培养出不少广陵派弟子,如现广陵派传人龚一,其祖师为诸城派的王燕卿,故此高松如先生要求茅毅修习广陵派古琴)初在南艺教授古琴,后为继承高松如先生的遗志,弘扬诸城琴派,而辞退不做,在全国各地设云雪堂传承诸城派古琴。回归山东,成为临沂大学、齐鲁师范大学、山东管理学院等多所学校的客座教授,捐赠古琴,免费授课,以回馈祖母恩师山东济南的詹澄秋先生的授琴之恩。茅毅先生可以说是全国公认的知名古琴演奏家,他的学生遍布各省各地,在各地称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古琴共鸣体的声固耦合模态分析[J]. 于洋,许震宇.  振动与冲击. 2016(16)
[2]中国古琴艺术发展史阶段性划分研究[J]. 魏圩.  艺术百家. 2016(01)
[3]基于CT技术的古琴琴腔构造无损检测研究[J]. 赵德达,刘杏娥,杨淑敏,于伸,田根林,马建锋,王卿平.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15(12)
[4]古琴追求内心的安详——与著名琴家茅毅对话[J]. 孟建军.  乐器. 2014(11)
[5]对琴人社会角色现代分化的反思[J]. 胡斌.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14(02)
[6]古琴材质的秘密[J]. 茅毅.  紫禁城. 2013(10)
[7]文人阶层消亡与当代古琴人文精神之缺失[J]. 章华英.  艺术评论. 2013(09)
[8]王露的《斫桐集》研究[J]. 杨康宁.  艺术百家. 2012(S2)
[9]从《碧落子斫琴法》看唐宋琴制之演变[J]. 隋郁.  中国音乐. 2012(04)
[10]当代琴人的文化修为与文人认同——古琴文化遗产保护现状调查之六[J]. 施咏.  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 2011(04)

博士论文
[1]现代认同与文化表征中的古琴[D]. 胡斌.上海音乐学院 2009

硕士论文
[1]参禅操琴 修心明性[D]. 孙小迪.西安音乐学院 2011
[2]古琴共鸣体声学振动特性的研究和分析[D]. 陈璇.长春理工大学 2011
[3]《琴苑要录》斫琴文献探赜[D]. 隋郁.中国音乐学院 2010



本文编号:29039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9039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56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