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歌曲《黄河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1 08:16
  本文旨在对《黄河怨》进行音乐分析、审美及文化阐释,并作音乐表演及形象塑造上设计。《黄河怨》是《黄河大合唱》的一个乐章,作为20世纪中国一首经典的艺术歌曲,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重文化意义。《黄河怨》展现出完美的音乐形象构思和艺术表现形式,在《黄河大合唱》这部名作中具有重要的戏剧意义和结构功能。《黄河怨》用“通谱歌”形式、“咏叙调”风格以及充满对比的音乐语言,塑造出了一个失夫丧子、身遭蹂躏的中国妇女形象,如同中国古代悲剧中的“青衣”,一个具有强烈悲剧性的音乐形象。《黄河怨》作为一首具有强烈悲剧性的歌曲,具有西方“悲剧”和中国悲剧的审美特征和文化意义。其中妇人因不堪凌辱而死,表现出了“悲剧”的“解脱”,也给人一种基于悲剧的“崇高感”。《黄河怨》作为一种“怨”的音乐表现形式,体现出中国古代“以悲为美”、“以悲致欢”的悲剧美学观念。《黄河怨》的音乐表演与形象塑造,需充分理解《黄河大合唱》的整体艺术构思及《黄河怨》的审美及文化意义,应表现出其悲剧性音乐的“崇高感”,将这个女性塑造成一个既类似、又超越于中国古代悲剧中“青衣”的文化形象。 

【文章来源】: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

【文章页数】:63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黄河怨》的版本问题及音乐分析
    一、创作、修改及版本问题
    二、中央乐团演出本的分析
第二章 《黄河怨》的音乐表演与形象塑造
    一、《黄河怨》的审美特征及文化意义
    二、《黄河怨》的演唱设计与表演提示
    三、《黄河怨》的二度创造与形象塑造
结论
注释
附录
    一、冼星海及《黄河大合唱》研究文献索引
    二、本文写作参考文献
    三、中央乐团演出本《黄河怨》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郭淑珍的华彩乐章[J]. 兆丹,方承国.  北京支部生活. 2006(08)
[2]冼星海抗日救亡歌声响彻缅甸——缅甸华侨抗日救亡歌咏运动[J]. 杨匡民.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3(01)
[3]抗战音乐史上珍贵的一页——《黄河大合唱》在国统区桂林的传播[J]. 陆铿荣,左超英.  音乐研究. 2001(02)
[4]冼星海在哈萨克斯坦音乐文化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上)——纪念冼星海[J]. 巴德尔甘·拜卡达莫娃,粟周熊.  人民音乐. 2000(11)
[5]钟老谈星海——访著名民俗学家、文学家钟敬文教授[J]. 罗小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00(01)
[6]从《黄河》的经典化再看音乐与政治的关系问题[J]. 明言.  人民音乐. 2000(01)
[7]文化价值与文化场──析《黄河》大合唱传播60年[J]. 罗小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04)
[8]建立冼星海资料库之我见[J]. 廖华,童小燕.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04)
[9]在《黄河大合唱》的角色交替背后[J]. 田青.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04)
[10]关于《黄河大合唱》的音乐特征[J]. 何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9(04)



本文编号:29295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29295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5cb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