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世纪声乐创作看中华文化的传播——以《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
发布时间:2021-05-23 04:45
中华文化历经五千年的发展历程,在发展中不断融合,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强烈民族性特征的、多元的中国文化。声乐作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本文将以《蝶恋花·答李淑一》为例,从诗词、曲调、方言等方面看20世纪声乐创作中中华文化的传播。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2018,(13)
【文章页数】:1 页
【文章目录】:
一、诗词与曲调融合, 传播中华文化
二、采用民族曲调, 传播中华文化
三、用方言演唱, 传播中华文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感悟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艺术魅力[J]. 曲孟媛.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4(04)
[2]弹词教学演唱探析之“蝶恋花·答李淑一”[J]. 周燕燕. 大众文艺. 2013(05)
[3]浅析《蝶恋花·答李淑一》[J]. 朱鼎久.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本文编号:3202309
【文章来源】:黄河之声. 2018,(13)
【文章页数】:1 页
【文章目录】:
一、诗词与曲调融合, 传播中华文化
二、采用民族曲调, 传播中华文化
三、用方言演唱, 传播中华文化
四、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感悟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的艺术魅力[J]. 曲孟媛. 戏剧之家(上半月). 2014(04)
[2]弹词教学演唱探析之“蝶恋花·答李淑一”[J]. 周燕燕. 大众文艺. 2013(05)
[3]浅析《蝶恋花·答李淑一》[J]. 朱鼎久. 锦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6(04)
本文编号:32023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202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