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校园民谣歌词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1 07:08
本文关键词:大陆校园民谣歌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作为上世纪90年代一道独特的文化风景线,大陆校园民谣潜移默化中渗透了现世流行文化的表征,它的发生、发展、衰落涵纳了校园这个独特的人文氛围内,青年人对时代和自我的全部理解。本论文以大陆校园民谣歌词为研究对象,将歌词视作文学样式的一种,试图从思想意旨、美学风格、文化内涵等方面对大陆校园民谣的歌词做详尽的解读,以期以此为视角,还原特定环境下的文化场景,影射出时代洪流中变与不变的生活万象。引言部分首先介绍了歌词以及校园民谣的研究现状,指出当下对大陆校园民谣歌词的研究尚有可供开掘的空间;其次又将它的发展历程和名称缘起一一交代。受台湾校园歌曲的影响和大陆性灵抒情音乐的爆发,加之商业运作的恰逢时宜,校园民谣以一盒磁带为兴盛契机,逐渐成为流行音乐的一种重要类型。第一章立足思想内涵研究,校园民谣多反映纯真自由的生活场景和青春期复杂的心态,其中也灌注了深刻思考的人文关怀。在轻浅吟唱中,校园民谣们把青春的欢欣愉悦全盘呈现,同时兼有对生存困境的批判性审视,抒发着青春被迫加速的无可奈何以及城市化带来的种种问题。第二章着重审美风格探索,歌词作为和乐而歌的文字,具有音乐性与文学性双重审美价值,优秀的校园民谣歌词同样是音律与文辞双美的典范。朴素真挚的旋律中荡漾着新奇整饬之美,简单直白的倾诉中也不失诗意浪漫的光辉。第三章则从文化特征切入,以当时的历史社会环境为背景,研究校园民谣歌词的青年亚文化属性与都市大众化特征,从而体现出它映射时代风潮、记录社会心理变迁的文化品格。最后的结语部分,笔者总结了校园民谣舒缓氛围、寄托心灵的情感功用,并对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当下进行良性发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校园民谣能在艰难现状中蜕变更新,对校园民谣的研究也能更加全面详实。
【关键词】:校园民谣 青春风采 艺术内蕴 文化图景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J614.9
【目录】: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引言11-18
- 第一章 青春的咏叹调——校园内外的纷纭万象18-31
- 1.1 年轻岁月的斑斓图绘18-24
- 1.1.1 蓝色忧郁18-20
- 1.1.2 明朗橘黄20-21
- 1.1.3 浅粉初恋21-23
- 1.1.4 纯白无邪23-24
- 1.2 现实关怀的迷惘言说24-31
- 1.2.1 今非昔比的回溯24-26
- 1.2.2 “诗人之死”的祭奠26-27
- 1.2.3 生存硝烟的迷惘27-29
- 1.2.4 无根漂泊的游离29-31
- 第二章 文字的华尔兹——悠扬丰富的艺术内蕴31-43
- 2.1 宛转和谐的音律之美31-36
- 2.1.1 重叠与反复31-33
- 2.1.2 排比与复沓33-34
- 2.1.3 其他增进音乐性的辞格34-36
- 2.2 娱情抒怀的文辞之美36-43
- 2.2.1 雅俗兼备的辞采风格37-39
- 2.2.2 匠心独运的语言规范39-41
- 2.2.3 丰富多彩的文学意象41-43
- 第三章 生活的万花筒——多元共生的文化图景43-53
- 3.1 理想主义烛照下的青年亚文化43-48
- 3.1.1 边缘处境43-45
- 3.1.2 颠覆常规45-47
- 3.1.3 批判现实47-48
- 3.2 消费主义浪潮中的都市大众化48-53
- 3.2.1 日常世俗化49-50
- 3.2.2 娱乐消遣性50-51
- 3.2.3 都市商业化51-53
- 结语53-54
- 参考文献54-59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9-60
- 致谢60-61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61-6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泓;世纪末的裂变与反叛——九十年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挑战[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2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艺社会学的重建[J];文艺研究;2004年01期
3 游雅莉;校园民谣歌词赏析[J];修辞学习;1998年05期
4 陶东风;90年代文化论争的回顾与反思[J];学术月刊;1996年04期
本文关键词:大陆校园民谣歌词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65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56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