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歌《燕燕做媒》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及其艺术特征把握
发布时间:2022-01-16 22:42
戏歌《燕燕做媒》是由沪剧《罗汉钱》中的选段《燕燕做媒》改编而成的声乐作品。该作品曲调上既具有清末民初江南小曲调,又有现代创作的改编手法。其音乐风格不仅有较强的民族元素,又富有着鲜明的个性主题以及浓郁的戏剧舞台表演色彩。中国传统戏曲与民族声乐相互之间的联系、戏歌的形成发展是近几年来民族声乐关注度比较高的课题。笔者通过自己在声乐学习过程中的专业知识并结合舞台实践,对戏歌《燕燕做媒》的演绎、人物角色刻画、语言特点的把握及音乐风格上的把握进一步细化分析、深入研究。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阐述了戏歌《燕燕做媒》与《罗汉钱》的关系,首先介绍了《罗汉钱》的创作背景以及戏歌的历史起源、发展与《燕燕做媒》的故事情节;第二章,通过作品谱例对《燕燕做媒》的音乐特性及“戏”与“歌”交融的伴奏特征进行分析;第三章,阐述声腔、声韵在作品中的具体运用,按照声腔、声韵的情境处理对唱词进行具体分析;第四章,一方面通过语调与表演的不同从而辨别剧中两个人物角色的诠释,另一方面根据戏曲版与音乐会版本的区别,对名家演唱的共性与个性进行归纳分析以及借鉴后的启示。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特征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燕燕做媒》与《罗汉钱》的关系
第一节 《罗汉钱》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戏歌《燕燕做媒》简述
一、戏歌的溯源
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第二章 《燕燕做媒》的音乐特征
第一节 《紫竹调》的渊源
第二节 《燕燕做媒》的曲式分析
第三节 “戏”与“歌”交融的伴奏织体
第三章 声腔声韵的应用与处理
第一节 语言与声腔的应用
第二节 声韵与情境的处理
一、声韵的把握
二、韵与情的结合
第四章 《燕燕做媒》人物角色的艺术处理
第一节 语调辨识角色
第二节 表演辨识角色
第三节 版本的借鉴与启示
一、版本的共性与个性
二、借鉴中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版《燕燕做媒》之演绎[J]. 李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8)
[2]从音乐本体和结构看《紫竹调》与《燕燕做媒》[J]. 李雷,于伟洁.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6)
[3]众心铸就《罗汉钱》[J]. 一明. 上海戏剧. 2009(09)
[4]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以女声为例[J]. 吴静. 中国音乐学. 2007(04)
[5]歌剧演员的角色定位与素质培育[J]. 唐蓬. 艺术百家. 2006(07)
[6]沪剧与地域文化[J]. 王灿. 中国音乐. 1995(04)
硕士论文
[1]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声、韵”[D]. 刘雪梅.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3558
【文章来源】:安徽大学安徽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二、研究现状
三、本文特征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燕燕做媒》与《罗汉钱》的关系
第一节 《罗汉钱》的创作背景
第二节 戏歌《燕燕做媒》简述
一、戏歌的溯源
二、戏剧性的故事情节
第二章 《燕燕做媒》的音乐特征
第一节 《紫竹调》的渊源
第二节 《燕燕做媒》的曲式分析
第三节 “戏”与“歌”交融的伴奏织体
第三章 声腔声韵的应用与处理
第一节 语言与声腔的应用
第二节 声韵与情境的处理
一、声韵的把握
二、韵与情的结合
第四章 《燕燕做媒》人物角色的艺术处理
第一节 语调辨识角色
第二节 表演辨识角色
第三节 版本的借鉴与启示
一、版本的共性与个性
二、借鉴中的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版《燕燕做媒》之演绎[J]. 李雷.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08)
[2]从音乐本体和结构看《紫竹调》与《燕燕做媒》[J]. 李雷,于伟洁.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4(06)
[3]众心铸就《罗汉钱》[J]. 一明. 上海戏剧. 2009(09)
[4]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以女声为例[J]. 吴静. 中国音乐学. 2007(04)
[5]歌剧演员的角色定位与素质培育[J]. 唐蓬. 艺术百家. 2006(07)
[6]沪剧与地域文化[J]. 王灿. 中国音乐. 1995(04)
硕士论文
[1]论中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情、声、韵”[D]. 刘雪梅.湖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59355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3593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