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儿童歌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3 18:24

  本文关键词:儿童歌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歌唱 心理特征 音乐教育 歌唱教学


【摘要】:歌唱是抒发人类内心真实情感的艺术手段之一,其原始的外在表现形式或是快乐地哼唱,大声地叫喊,或是哭泣的呻吟,悲伤的嚎叫,它是人类身体和心灵协调运动的产物。如何通过歌唱这种艺术化的手段表现出人类丰富的内心情感及其变化,让欣赏者获得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这就是声乐教育工作者和专家学者们所要研究的课题。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教育制度朝着拓展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方向发展,艺术教育作为其中之一,也同样得到了社会和家长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受到家长功利性想法、音乐教师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教育机构对儿童音乐教育缺乏重视等因素的影响,儿童音乐的教育并没有完全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笔者结合近几年儿童歌唱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总结出歌唱在儿童成长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学习歌唱能促进身体健康,歌唱能培养儿童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优雅的形体动作,还能培养和提高儿童的认知和社会实践能力。由于儿童跟成人在生理和心理上有着巨大的差异,成人的歌唱教学模式不能适用于儿童歌唱教学,笔者对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的儿童心理特征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儿童歌唱教学应该遵行因材施教,循序渐进,互动性,艺术相互交融和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并在教学模式和方法上进行了探讨和研究,论文提出了新课堂的概念,让学生家长和孩子一起上课,通过家长与孩子的配合和交流更好地激发儿童对歌唱的学习兴趣,提高儿童的理解力、创造力、表现力等。论文还提出了赏识教学的方法,通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不同条件采取鼓励,夸奖等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用积极的心理状态完成歌唱学习,从而提高教学质量。论文也对儿童歌唱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两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本论文对歌唱教学的原则和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和研究,希望论文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能为从事儿童歌唱教学的教师提供帮助,,从而为歌唱教学事业的发展尽一点微薄之力,并以此激发自己在不断的总结和学习中提高自己的声乐演唱和教学水平。
【关键词】:儿童歌唱 心理特征 音乐教育 歌唱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沈阳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J616-4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6
  • 目录6-8
  • 第一章 引言8-12
  • 一、 研究的缘起8-9
  • 二、 研究现状和意义9-12
  • (一) 研究现状9-10
  • (二) 研究的理论意义10-11
  • (三) 研究的现实意义11-12
  • 第二章 歌唱在儿童成长中的意义12-16
  • 一、 歌唱有助于儿童身心健康的培养12-13
  • (一) 饱满的精神状态12-13
  • (二) 身体姿势和形体动作的协调13
  • 二、 歌唱有助于儿童认知活动范畴能力的培养13-14
  • 三、 歌唱有助于儿童实际活动范畴能力的培养14-15
  • (一) 改善对语言文字领会能力的培养14
  • (二) 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14
  • (三) 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14-15
  • (四) 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15
  • 四、 歌唱有助于儿童情感的培养和发展15-16
  • 第三章 儿童歌唱学习心理分析16-20
  • 一、 儿童歌唱学习的心理特征16-18
  • (一) 音乐感觉与知觉的迅速发展16
  • (二) 开始从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发展16-17
  • (三) 音乐记忆逐渐得到发展17
  • (四) 音乐想象随年龄的增长而丰富17-18
  • 二、 儿童歌唱学习心理动力的培养18-20
  • (一) 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激发学习兴趣18
  • (二) 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丰富情感体验18-19
  • (三) 适当提出要求,建立音乐目标19-20
  • 第四章 儿童歌唱教学中应遵循的教学原则20-25
  • 一、 因材施教原则20
  • 二、 循序渐进原则20-22
  • 三、 互动性原则22
  • 四、 多种艺术门类相互交融原则22-23
  • 五、 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原则23-25
  • 第五章 儿童歌唱教学的几点探索25-35
  • 一、 新概念课堂25-28
  • (一) 家长参与“互动法”25-26
  • (二) 教学步骤“倒序法”26-27
  • (三) 小组教学模式“创新法”27
  • (四) 课堂教学“游戏法”27-28
  • (五) 观摩“讨论法”28
  • 二、 赏识教学28-30
  • (一) 鼓励、夸奖、增强学生自信是有效的教学手段28-29
  • (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29-30
  • (三) 注重孩子之间的差异性30
  • 三、 歌唱实践能力训练30-32
  • 四、 新时代教师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32-35
  • (一) 良好的听辨能力32-33
  • (二) 钢琴伴奏的能力33
  • (三) 音乐修养方面33
  • (四) 热爱学生33-35
  • 结语35-36
  • 参考文献36-38
  • 致谢38-39
  • 个人简历及在学期间的发表的学术论文3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洪枫;;浅谈中学歌唱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文学教育(中);2010年05期

2 吴林烨;;浅谈少儿歌唱教学[J];大众文艺;2011年02期

3 郭风丽;;浅析在歌唱教学中如何将“学会”转变为“会学”[J];教师;2011年06期

4 陈青;;“慢”“轻”“深”——浅谈“呼吸”在歌唱教学中的运用[J];艺术探索;2006年S1期

5 姚宇化;;论歌唱教学中的教师语言[J];音乐天地;2008年02期

6 施晓燕;;浅谈初中阶段的歌唱教学[J];音乐天地;2009年12期

7 陈素芬;;浅析课堂歌唱教学[J];咸宁学院学报;2010年09期

8 凌伟;浅谈歌唱教学中的三种感觉——听觉、视觉、内视觉[J];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年03期

9 徐春云;;由“红歌”大赛联想到的歌唱教学[J];中国体卫艺教育;2009年11期

10 李道琳;论声乐作品的抽象因素与歌唱教学的形象化[J];滁州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黄树坤;;小议儿童歌唱教学[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2 张守凤;;让歌唱放飞幼儿心灵[A];江苏省教育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综合一专辑)[C];2006年

3 董世英;;愿孩子们愉快的歌唱——小班唱歌教学初探[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4 朱宁宁;;音乐素质教育中发展幼儿歌唱能力的探索与研究[A];中国社会音乐研究论文集[C];2006年

5 沈红妹;;当不和谐的“喊唱”出现以后[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陈萍;;让幼儿在歌唱活动中真正“唱”起来[A];校园文学编辑部写作教学年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畅;宋军;;论声乐教学中的美感教育[A];学校艺术教育与素质教育论坛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娄底外国语学校 黄路遥;初探整体歌唱教学[N];音乐周报;2005年

2 阳信 王金凤;加强歌唱教学 提高歌唱水平[N];学知报;2011年

3 郭丽丽;浅谈幼儿期的歌唱教学活动[N];晋中日报;2011年

4 泗洪县实验学校 周红艳;小学歌唱教学的问题与对策[N];江苏教育报;2011年

5 博湖县博湖中学 化蕾;如何在歌唱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N];巴音郭楞日报;2007年

6 山东省日照艺术学校 王远坤;换位思考教歌唱[N];音乐周报;2007年

7 安塞县沿河湾中心小学 刘渊;如何体现歌唱教学在音乐教育中的主体地位[N];延安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李静;甘为春蚕吐丝尽 愿化红烛照人寰[N];音乐生活报;2010年

9 王永红;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创造能力的培养[N];伊犁日报(汉);2006年

10 叶丽慧;小学生音乐能力培养的现状与对策[N];中国教师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雪;儿童歌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郁;儿童歌唱教学与训练[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3 邵兰霞;柯达伊教法在小学歌唱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刘晓梅;论初中歌唱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的实践方法[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5 葛成凤;大班幼儿歌唱教学现状调查及教学方法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高秀竹;在歌唱教学中确立协调、统一、完整的声音概念[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7 姚瑶;通过强化歌唱提高音乐教学水平的实证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8 刘薇薇;歌唱心理因素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陈静静;童声歌唱训练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李梅宝;张秀珍艺术道路及声乐教学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儿童歌唱教学的探索与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儿童歌唱 心理特征 音乐教育 歌唱教学




本文编号:5147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5147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45c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