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7-26 03:15
本文关键词:圣—桑《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圣—桑 音乐学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 折衷主义 艺术价值
【摘要】: 卡米尔·圣—桑是法国19世纪下半叶非常重要的音乐家,也是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代表人物之一。正是通过以他为首的音乐创作重振了法国的器乐音乐传统,并有力地推动了后期浪漫主义音乐文化的发展。《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80年,是圣—桑创作盛期的一部作品,由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在次年初演之后便在各地音乐会频繁上演,成为19世纪下半叶最经典的小提琴协奏曲之一。国内对于圣—桑及其作品的研究较少,且多为论述生平及创作的概要介绍,本文意图立足19世纪末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圣—桑艺术经历与创作观念对这部作品的影响基础上,对其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和探究。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了国内外对圣—桑及其作品的研究现状,并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部分叙述了世纪之交的法国社会历史与文化背景,并概述了圣—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第三部分对圣—桑的“折衷主义”的音乐理念、作品体现出“谐谑”的特点、以及圣—桑—贯表现出独立、自由的精神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探究和表述。第四部分在第三部分的基础上分别从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影响因素、以及音乐本体分析三个方面对《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论述与分析,是本文的中心部分。作为总结性的思考,“结语”综合阐述了圣—桑的音乐创作理念和音乐语言特征,并对《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的艺术价值进行了定位。
【关键词】:圣—桑 音乐学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 折衷主义 艺术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22.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导言7-13
- (一) 研究缘由及意义7-9
- (二) 研究现状9-11
- (三) 研究方法及目的11-13
- 一 历史背景及圣—桑的创作分期概述13-19
- (一) 历史文化背景13-14
- (二) 圣—桑创作道路概述14-19
- 1、早期创作14-16
- 2、盛期创作16-18
- 3、晚期创作18-19
- 二 圣—桑的作品风格及音乐特征19-25
- (一) “折衷主义”的体现19-21
- 1、“纯音乐”和“标题音乐”的折衷19-21
- 2、“内容”和“形式”的折衷21
- (二) 圣—桑作品中关于“谐谑”的诠释21-22
- (三) 圣—桑创作中的“独立”、“自由”精神22-25
- 三 《第三小提琴协奏曲》音乐学分析25-38
- (一) 创作背景25-28
- 1、音乐创作背景25-26
- 2、李斯特作品的影响26-27
- 3、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成立27-28
- (二) 音乐本体分析28-38
- 结论38-39
- 参考文献39-42
- 后记42
【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于丹;圣桑g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青;圣—桑《b小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演奏艺术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7451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574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