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三种唱法”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
发布时间:2017-07-31 18:42
本文关键词:突破“三种唱法”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
更多相关文章: 三种唱法 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 中华民族新型声乐艺术 整合、融合、创新
【摘要】: 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发展,源远流长。发展到当代,约定俗成地划分为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这种划分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副作用。我们要突破“三种唱法”框架局限性的束缚,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努力创造和振兴中华民族新型声乐艺术。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自发的进行,必须有组织、有目标、有规划的进行。本文初步提出了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和振兴中华民新型族声乐艺术的构想,概括了构建中国民族新型声乐学派和振兴中华民族声乐艺术的的根本动力和前提条件,提出了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及加快其进程的措施、途径、方式、方法和步骤等。.
【关键词】:三种唱法 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 中华民族新型声乐艺术 整合、融合、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16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7
- 引言7-8
- 一、关于“三种唱法”8-14
- (一) “三种唱法”的内涵8-9
- (二) “三种唱法”的特点9-11
- (三) “三种唱法”的由来及发展进程11-12
- (四) “三种唱法”歌唱技巧的异同12-14
- 二、“三种唱法”划分的作用与局限性14-18
- (一) “三种唱法”早期对中国声乐艺术的发展起到的积极作用14
- (二) “三种唱法”带来的争议14-16
- (三) “三种唱法”的局限性16-18
- 三、相互融合是“三种唱法”的发展趋势18-21
- (一) 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民族民间声乐艺术18-19
- (二) 民族唱法对美声唱法的适当借鉴19-20
- (三) 通俗唱法与民族、美声唱法的融合20-21
- 四、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21-33
- (一) 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的含义21
- (二) 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的根本动力与前提条件21-23
- (三) 构建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的基础23-24
- (四) 构建科学的、创新的歌唱理念24-25
- (五) 建立正确、科学的发声体系25-28
- (六) 努力推进中国新型民族声乐学派构建的进程28-33
- 结论33-34
- 参考文献34-36
- 后记36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毛胜男;贾春雷;;浅探我国声乐教育发展的新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咏洁;论花腔女高音歌唱技巧在中国声乐作品中的应用与发展[D];云南艺术学院;2011年
2 谢弦;新疆高校声乐教学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2年
3 王改立;20世纪以来民族声乐对戏曲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60057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00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