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传统乐器哔旺考察研究
本文关键词:藏族传统乐器哔旺考察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藏族传统乐器 哔旺 拉弦乐器 形制构造 音响特性 演奏技法
【摘要】:哔旺是藏族传统乐器中历史悠久,特色鲜明,流传广泛的代表性乐器,不仅深受藏族人民的喜爱,而且作为藏族歌舞艺术重要的伴奏乐器,和扎念一样,在民间歌舞艺术的表演中占有重要地位并附载着丰富的人文信息。在藏文文献中,"哔旺"和"举芒"两种乐器称谓早有记载,而且都泛指弦鸣乐器。同时,早在吐蕃时期修建的桑耶寺、大昭寺和布达拉宫,以及稍后修建的古格城堡、托林寺和萨迦寺等古代建筑的壁画当中,也有演奏这类乐器的情景,通过对其形制构造、音响特性、演奏技法等进行研讨,能够有效地把握该类器乐的音乐风格特征。
【作者单位】: 西藏大学;
【关键词】: 藏族传统乐器 哔旺 拉弦乐器 形制构造 音响特性 演奏技法
【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编号:NCET-09-0901)
【分类号】:J632.29
【正文快照】: 藏族传统乐器大致可分为“弦鸣乐器”、“气鸣乐器”和“体鸣乐器”三大类组。同时,“弦鸣乐器”按其演奏形式分类,又可分为扎念(sgra snyan)为代表的弹拨类乐器和哔旺(pi wang)类拉弦乐器,以及弹拉兼容的热玛(re ma)等多种乐器。其中哔旺作为藏族传统乐器中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扎西达杰;牛角胡论[J];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03期
2 马成富;藏族奇特的曲艺表演形式──百汪曲种[J];西藏艺术研究;1998年03期
3 田联韬;;藏族传统乐器(四)[J];乐器;1990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志敏;;河南新乡东张门村“火神会”中的歌舞音乐初探——以“小冬鼓”为中心的考察[J];大众文艺;2011年01期
2 江山;;上海小锣鼓发展轨迹与音乐表现特征研究[J];歌海;2011年02期
3 连一苹;;21世纪莆田市黄石镇胡琴乐器的特征及成因初探[J];黄河之声;2012年06期
4 蔡际洲;许璐;;鄂州牌子锣调查报告[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张惠勇;;昌黎吹歌的民族音乐学考察与保护策略研究[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黄池;;高师音乐专业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课程的构建[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7 李艳萍;黄池;刘艺;;江西地方优秀音乐文化及其保护[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8 褚历;;西安鼓乐的变奏手法[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丁静;冯亚兰;;陕西长安县南集贤西村鼓乐社艺人组织谱系考察[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10 梁艺红;;试论客家音乐文化的传承[J];嘉应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3 何丽丽;山东柳子戏音乐文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4 萧舒文;20世纪中国笛乐[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0年
5 王晓平;陕南民间音乐区域文化特质考察[D];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
6 李涛;陈怡交响乐作品中的“多重结构”解读[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雅琪;泰山碧霞祠道教音乐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周晓爽;房山区北窑村音乐会传谱及其活态传承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3 康宁;鲁西南张氏鼓吹班研究[D];延边大学;2011年
4 巩凤涛;乐籍制度下传播与小调的“同宗”现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李婷婷;《诗经》与器乐[D];聊城大学;2007年
6 廖俊宁;明代乐队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7 贾怡;琵琶演奏家程午加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8 逯凤华;泰山岱庙藏谱《玉音仙范》的相关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8年
9 崔秀清;太原锣鼓研究[D];山西大学;2008年
10 刘璇;江南丝竹音乐的再生性及其美学意义[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加宁;浅议胡琴类拉弦乐器的持弓和饮食持筷的关系[J];民族艺术;1996年03期
2 次央;;略谈哔旺的称谓、构造及其演奏技巧[J];西藏艺术研究;2005年04期
3 边疆;;清凉柔和考姆兹[J];乐器;2006年02期
4 翟志荣;;中国拉弦乐器系列秦胡的研制与应用[J];中国科技奖励;2008年08期
5 韩宝强;;中国改良民族乐器——拉弦乐器[J];演艺设备与科技;2008年06期
6 庄壮;榆林窟、东千佛洞壁画上的拉弦乐器[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7 何丽丽;;不容忽视的乐器——论柳琴在民族乐队中的结合与作用[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8 陈同振;;浅议曲胡[J];黄河之声;2008年15期
9 曾湘玲;;胡琴与二胡及其衍变[J];艺海;2010年06期
10 赵后起;;胡琴考略[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198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四川音乐学院[A];全国音乐艺术院校音乐研究机构与科研处工作会议会议资料[C];2004年
2 赵凤杰;孟子厚;;民族器乐最佳混响处理的初步听觉实验[A];2005年声频工程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3 李红梅;;马头琴音乐与蒙古族草原文化[A];中国·内蒙古首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邓邦国;;浅析竹笛的演奏风格[A];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研究[C];2003年
5 张婧颖;孟子厚;;二胡声辐射指向的音质特性[A];中国声学学会第九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永林;我国传统拉弦乐器实现革命性变革[N];光明日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王淑玲;乐此不疲话秦胡[N];陕西日报;2003年
3 记者 宫苏艺;民族乐器家族添新丁[N];光明日报;2003年
4 严文玲;二胡:两弦间的舞蹈精灵[N];兰州日报;2006年
5 裴诺;西安秦胡走弓维也纳[N];音乐周报;2005年
6 杜亚雄;黑人土地上的乐器[N];音乐周报;2008年
7 刘淇;少数民族吹管乐器的主要特色[N];音乐周报;2005年
8 孙卿鑫;马头琴——草原上飘起不落的音符[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6年
9 景作人;“新胡琴”献声金色大厅[N];音乐周报;2005年
10 张哲浩;传统秦胡研究获重大突破[N];科技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匡君;二十世纪中国民族管弦乐配器中的音色观念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慧;筒状无指板胡琴类拉弦乐器的历史考察研究[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2 吴莎莎;中国二胡音乐发展中对其它民族拉弦乐器音乐的吸纳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郁新安;民族电乐器中电扩声弦乐器的设计探索与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周t,
本文编号:60665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066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