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交替调式”与“调式交替”之勘误以及相关转调概念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7 12:20

  本文关键词:“交替调式”与“调式交替”之勘误以及相关转调概念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交替调式 调式交替 转调 调式 调性


【摘要】: 本文以我国现有的某些乐理、和声教科书以及某些学者对“交替调式”所作的定义为质疑对象,指出“交替调式”概念的混乱与错误,并将“交替调式”、“调式交替”与“转调”这几个概念的区分更为明确。 “交替调式”、“调式交替”与“转调”作为音乐基础理论和现代民族乐学理论中的基本概念,在我国音乐理论家们所撰写出版的有关专著和教科书中,对此都有过界定及相关的论述。由于各版本的著作和教科书所下的定义不尽相同,比较混乱,极不利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同时也给教学和学科建设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结合具体的音乐作品、民族音乐形态学、音乐美学及相关音乐理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以期促进两个概念定义内涵的规范与完善,为本专业所属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进一步研究的专题性积累。
【关键词】:交替调式 调式交替 转调 调式 调性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音乐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分类号】:J612
【目录】:
  • 中文摘要4-5
  • 英文摘要5-6
  • 引言6-7
  • 第一章 现存教科书中有关“交替调式”的定义与概念7-16
  • 第一节 有关“交替调式”的定义与概念7-8
  • 第二节 “交替调式”及其类型8-13
  • 第三节 对“交替调式”的置疑及看法13-16
  • 第二章 现存教科书中有关“调式交替”的定义与概念16-23
  • 第一节 “调式交替”的定义与概念16
  • 第二节 “调式交替”及其类型16-18
  • 第三节 “调式交替”的几种常用方式18-20
  • 第四节 “调式交替”的特征20-23
  • 第三章 “调式交替”与“交替调式”定义与概念的勘误23-32
  • 第一节 对于“调式交替”与“交替调式”的见解23-25
  • 第二节 “调式交替”与“转调”的关系25-27
  • 第三节 “调式交替”与“调式的暂交替”的区别27-28
  • 第四节 现行一些教程中对于“交替调式”的修正28-32
  • 结语32-34
  • 主要参考著作及文献34-35
  • 注释35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树林;;音乐基础理论教科书中有争议的定义辨析——以音程章节为例[J];毕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2 张春河;;“神形俱备 舞乐相通”——兼谈舞蹈与音乐之通感[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孔夺;;黄自艺术歌曲钢琴伴奏的创作特征[J];北方音乐;2009年07期

4 邵良柱;;五本和声教材对属七和弦应用理论的比较[J];北方音乐;2010年02期

5 盛霞;陈昌文;;高师民族音乐教学的几点构想[J];池州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6 杨丽莉;;论黄自艺术歌曲中钢琴伴奏的和声运用特征[J];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2007年05期

7 倪俊杰;;论合唱中和弦的音准[J];大家;2010年20期

8 魏扬;;和声分析中的“变化音”解析[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9 康健民;《乐理》CAI课件制作与教学实验[J];电化教育研究;2002年05期

10 黄泽盛;;和谐交响——杜兆植先生的交响诗《风雪·万里·家国》赏析[J];电影评介;2009年1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樊祖荫;;五声性调式和声研究三题[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颜双莉;;对和声教科书里 将“属十一”、“属十三”和弦列为高叠和弦的质疑[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李妍冰;;以“应用为本”构建高师和声教材新体系[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向京;瞿小松音乐中的文人精神[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吴颖;音乐教学系统设计理论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3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王英睿;二十世纪的中国筝乐艺术[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5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刘晓江;中国近代和声技法的调域类型及历史走向[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7 单林;稻作文化之谷[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8 陈啸;京派散文:走向塔尖[D];河南大学;2008年

9 张少飞;1949~1981年间的中国管弦乐创作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8年

10 杨和平;谭盾歌剧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焱;米约双钢琴作品《胆小鬼》本体分析与演奏技术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席春梅;新型键盘电子乐器的研究与设计实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3 孔越;论钢琴伴奏教师的能力与艺术修养[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郭德华;豫剧“豫东调”与“豫西调” [二八板]类唱腔的差异性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5 姜音;库夏科夫《春天组曲》曲式、和声及演奏技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禹晓;关峡交响幻想曲《霸王别姬》创作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7 郭慧颖;我国乐理书中的三种音阶观念[D];河南大学;2011年

8 宫佳妮;朱广庆早期民族管弦乐作品的创作与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陈文安;论米约的双钢琴组曲《丑角》[D];西南大学;2011年

10 李金玲;试析“宫角轴”理论在我国音乐创作中的运用[D];西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3463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63463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7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