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正史中“乐志”渊源考略
本文关键词:历代正史中“乐志”渊源考略
【摘要】:结合历代正史中"乐志"记载,简要说明了古代音乐萌芽、建立与发展的情况,指出这些"乐志"虽所记朝代、作者、成书年代、内容不同,但彰显着各自不同的音乐史价值,对今天音乐编撰工作仍有一定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歌剧系;
【关键词】: 乐志 《尚书》 《二十五史》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音乐史学史是指音乐史学发展的历史。中国古代音乐史学史,即是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的历史[1]45。纵观历代史书,中国古代记录前朝音乐和对前朝音乐进行研究的工作很早就开始了,以此,拟就历代正史中“乐志”演变的轨迹进行梳理。一、正史中“乐志”的萌芽《尚书》中关于音乐的记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自勤;;歌曲传播途径的思考[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2 朱燕芝;刘东兴;武少颖;;王朴律之我见[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祝总斌;“律”字新释[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2期
4 李京诚;刘淑慧;李四化;李春雪;;提高射击运动员比赛心理调控能力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5 王小侠;;浅谈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对立——儒乐安世与墨子非乐[J];北方音乐;2010年04期
6 黄敏学;从《文献通考·乐考》的编撰看马端临的音乐美学思想[J];巢湖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7 董光军;母晓蓉;曾世权;;新疆区域性农耕文化环境对西北原生态民歌“花儿”的影响[J];成功(教育);2007年10期
8 朱黎光;;《四库全书》视域下音乐文献考略[J];船山学刊;2009年03期
9 柳青;;城市音乐的民族音乐学研究价值[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10 孙壮;许楠;;提高听觉素质在钢琴学习中的重要地位[J];大家;2010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焦宝;;论安史之乱和黄巢起义对词乐传播的影响[A];2010年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3 黄丽;;试论我国推进创造性主题音乐教育的几个维度[A];全国高等音乐教育课程发展与教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尚建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的音乐教学范式转型[A];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5 王作良;;简论《阳关三叠图谱》的文献学价值[A];中国王维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2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3 王传飞;相和歌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4 曾智安;清商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5 韩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6 左汉林;唐代乐府制度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年
7 黄志鹏;我国音乐科技学科建设的理论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8 吴静;中国民族唱法音色的声学阐释[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9 李宏峰;礼乐张力下的音乐体认[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10 孟凡玉;假面真情[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一丁;浅析高师视唱练耳学科发展中的音乐审美心理[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廖韧;乐的起源及虞夏时期的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3 史玉;论哈恰图良《十首儿童钢琴曲》的民族性与现代性[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4 穆特拜尔;哈密地区伊吾县淖毛湖镇木卡姆班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0年
5 徐姗娜;简论文学和音乐的关系[D];厦门大学;2001年
6 米永盈;《九歌》音乐特色之文献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7 吴倩;清代河北音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3年
8 张应华;贵州梭戛“长角苗”音乐文化生态考察与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2年
9 陈怡;木卡姆学的历史与现状[D];新疆师范大学;2004年
10 刘雪颖;明代唱乐的初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荣明;《书》、《诗》中“哲”义小考[J];管子学刊;2005年01期
2 吕永进;《尚书》判断句刍议——兼论上古汉语系词的有无[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4期
3 钱宗武;《尚书》“倒语”例析[J];古汉语研究;1992年04期
4 王宁;答谢恨晚──怀念我的老师周秉钧先生[J];古汉语研究;1994年S1期
5 钱宗武;《尚书》成语简析[J];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5年04期
6 刘本臣;《尚书》比喻的文化内涵[J];修辞学习;1996年04期
7 王定璋;《尚书》对历史经验的认知与总结[J];中华文化论坛;2001年04期
8 欧阳洲;释《尚书》“王朝步自周”之“步”[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01期
9 林炳文;《尚书》民本思想初探[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2年03期
10 陈增杰;《尚书》中近一半篇目是怎样被证明是伪造的[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岛敏夫;;关于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信赖性问题的二三事[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世界格局中的中华文明”国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6年
2 张悦;;《尚书》“祝降时丧”新释[A];中国语言文学资料信息(1999.1)[C];1999年
3 陈耀庭;;道和神[A];道教思想与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研讨会第二次会议论文集[C];2003年
4 刘怀荣;;魏晋乐府官署的演变考[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5 姚小鸥;;汉魏六朝曲唱文本的破译及其在乐府文学研究中的意义[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6 杨文新;;梁克家与《三山志》[A];闽南文化研究——第二届闽南文化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3年
7 李玉环;;中医导引历史发展概要[A];中国医学气功学会第四届理事会2010年年会暨医学气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8 赵立伟;;汉石经《尚书》异文与今本《尚书》校议[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9 贾俊侠;;《史记·秦本纪》“崤之战”史实考辨[A];秦文化论丛(第十一辑)[C];2004年
10 吴荣曾;;论六国的从坐制和刑徒制[A];周秦社会与文化研究——纪念中国先秦史学会成立2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应华根 见习记者 郦艳艳 张琴;乐志明:引领宁波饭店业进入“五星”时代[N];中华工商时报;2005年
2 赵婀娜 刘思思;失传两千多年 《尚书》遗篇重现[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3 本报记者 丰捷;清华简整理 《尚书》露真容[N];光明日报;2011年
4 郭少峰;失传两千年《尚书》重现[N];贵州民族报;2009年
5 陈良中;梳理《尚书》文本,,拓展经学视域[N];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傅永聚;断代《书经》学:唤醒竹简中的历史[N];中国教育报;2008年
7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王学典 李梅;《尚书》学:从顾颉刚到刘起戧[N];文汇报;2011年
8 晁福林;上古历史文献的宝库——《尚书》[N];光明日报;2001年
9 翟磊;乐志二代太空棉产品全新上市[N];中国信息报;2007年
10 (美) 艾兰;何为《书》?[N];光明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灿;《尚书》历史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李方元;宋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3 温显贵;清史稿乐志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4 孙晓晖;两唐书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5 史振卿;清代《尚书》学若干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福利;辽金元三史乐志研究[D];扬州大学;2001年
7 张建民;宋代《尚书》学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8 朱岩;《尚书》文体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9 罗家湘;《逸周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2年
10 韩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丛月明;《尚书》语言的文学性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波;《诗经》、《尚书》与孔子教学[D];曲阜师范大学;2012年
3 陈楠;敦煌写本《尚书》异文研究[D];扬州大学;2006年
4 杨志杰;《书古微》经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5 贾清宇;孟子引《书》论《书》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夏吾拉旦;敦煌文献汉藏文学翻译研究[D];西北民族大学;2009年
7 达正岳;上古汉语数量词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4年
8 櫖f蓏i;出土战国文献《尚书》文字辑证[D];安徽大学;2012年
9 李丰;《孔丛子·论书》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海涛;尧舜禹权力继承问题探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1778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17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