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殷墟埙的基本类型及其乐学特征

发布时间:2017-08-22 14:02

  本文关键词:殷墟埙的基本类型及其乐学特征


  更多相关文章: 殷墟埙 类型 测音 乐学特征


【摘要】:本文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把殷墟埙划为殷墟I型和殷墟II型两种类型。其中,殷墟I型下包括一个子式Ia式,殷墟II型包括两个子式:IIa式和IIb式。结合殷墟埙前后时期埙的发展及同时期其他乐器的发展情况,通过对殷墟埙测音数据的归类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晚商已出现七声音阶;十二律亦接近完备;大小二度等音程关系也已经被认识和使用;宫音多出现在#C、#D、#F、#F、#G、#B位置,殷墟埙的音列结构主要有三音列和四音列两种;三音列埙是四音列埙的基础。
【作者单位】: 河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帕瓦罗蒂音乐艺术中心;
【关键词】殷墟埙 类型 测音 乐学特征
【基金】:2010年度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殷墟出土乐器研究”(编号2010FYS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J609.2
【正文快照】: 殷墟是fi商埙最集中的出土地。目前,已经出土了14件埙,其中10件保存较好,有详细测音数据。为表述方便,下文将殷墟出土埙统称为殷墟埙。殷墟埙的形制基本都是小平底卵形,一个吹口、五个按音孔,这是后世埙的形制基础。殷墟埙的测音数据表明,其音高数量明显增加,音乐性能显著提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方建军;先商和商代埙的类型与音列[J];中国音乐学;1988年04期

2 陈荃有;从出土乐器探索商代音乐文化的交流、演变与发展[J];中国音乐学;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恩伟;;乐舞一体话六代 秦汉俗乐占先声——秦汉俗乐兴起探[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2 王智远;;旅顺博物馆藏青铜器概述[J];边疆考古研究;2007年00期

3 王小侠;;浅谈战国时期音乐思想的对立——儒乐安世与墨子非乐[J];北方音乐;2010年04期

4 陈阳;戴哲涛;;中国财税博物馆藏滕侯赇之歌钟考[J];东方博物;2010年03期

5 俞珊瑛;;越文化青铜乐器初探[J];东南文化;2012年01期

6 史凯敏;;鼓吹乐起源述评[J];大众文艺;2011年21期

7 张丽丹;;古琴琴徽的产生探究综述[J];大众文艺;2011年22期

8 乔瑞兰;张晶晶;;先秦盲人乐师——瞽w荹J];大众文艺;2011年22期

9 王耘;“美”字新释[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10 严可;;汉魏六朝琴之形制考略[J];飞天;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娟;;先秦音乐思想中的自然观[A];山西大学2008年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科学技术哲学)[C];2008年

2 方建幫;;秦子旽及同出钟声研究[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3 蔡秉衡;;脱夷入华:《魏书·乐志》隐没他者的笔法寻迹[A];第一届中国音乐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下册)[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娟;中国弦乐史研究六十年(1949-2009)[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何艳珊;老子音乐美学思想与相关艺术审美[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3 刘芮方;周代爵制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4 周建忠;屈原考古新证[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5 郑小炉;吴越和百越地区周代青铜器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6 曹建国;出土文献与先秦《诗》学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7 孔义龙;两周编钟音列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8 贺志凌;新疆出土箜篌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9 易存国;乐神舞韵:华夏艺术美学精神研究[D];东南大学;2001年

10 王清雷;西周乐悬制度的音乐考古学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鲍树柏;古代汉语乐器名源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常玲玲;《诗经·商颂》与商、周文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王丽丽;郑觐文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任霞;《楚辞》巫俗与祭祀文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5 刘海霞;南方地区出土的青铜大铙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华;《诗经》乐器“八音”类述[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7 韦勇军;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竹制横吹乐管器名三考[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任晓琳;先秦乐器铜铙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9 张良;音乐形式和语言形式的统一对歌词之法的影响[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1年

10 廖韧;乐的起源及虞夏时期的乐[D];四川社会科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安金槐;再论郑州商代青铜器窖藏坑的性质与年代[J];华夏考古;1997年01期

2 杜金鹏;试论夏家店下层文化中的二里头文化因素[J];华夏考古;1995年03期

3 王献本,高西省;初论江西新干大墓出土的三件镛[J];华夏考古;1998年03期

4 罗宗真;;南京安怀村古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通讯;1957年05期

5 方酉生;;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65年05期

6 ;殷墟出土的陶水管和石磬[J];考古;1976年01期

7 ;偃师二里头遗址新发现的铜器和玉器[J];考古;1976年04期

8 徐殿魁;王晓田;戴尊德;;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东区、中区发掘简报[J];考古;1980年02期

9 徐广德;;安阳大司空村东南的一座殷墓[J];考古;1988年10期

10 胡建;贾志强;;山西五台县阳白遗址发掘简报[J];考古;1997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振香;杨锡璋;;读者来信:关于《试论殷墟文化的年代与分期》一文的订正[J];考古;2001年07期

2 范毓周;;关于殷墟文化考古分期的几个问题[J];中原文物;2010年04期

3 杨锡璋;;关于殷墟初期王陵问题[J];华夏考古;1988年01期

4 杨宝成;;试论殷墟文化的年代分期[J];考古;2000年04期

5 张昌平;刘煜;岳占伟;何毓灵;;二里冈文化至殷墟文化时期青铜器范型技术的发展[J];考古;2010年08期

6 范毓周;;殷墟王陵年代探论[J];文史哲;2010年01期

7 韩江苏;;殷墟在历史教学实践课中的规划与设计[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8 杨锡璋;安阳殷墟西北冈大墓的分期及有关问题[J];中原文物;1981年03期

9 杨新平;安阳市博物馆所藏的一批商代青铜武器[J];中原文物;1985年02期

10 李维明;安阳商文化陶器编年连缀[J];中原文物;199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雍际春;;殷都安阳的文化史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二辑)——中国古都学会第十二届年会论文集[C];1994年

2 朱光华;潘付生;;试论郑州人民公园期商代遗存与盘庚复亳问题[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一辑)——郑州商都3600年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李恩玮;;从考古新发现看祖乙迁都于邢[A];中国古都研究(第二十辑)——中国古都学会2003年年会暨纪念太原建成250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4 陈凯东;;殷墟城墙的发现及其意义[A];中国古都研究(第十七辑)——中国古都学会2000年学术年会暨中华古都徐州历史文化资源开发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徐可;安阳将建殷墟文化遗址公园[N];光明日报;2001年

2 本报记者 屈建军;殷墟文化过长江 江南又一春[N];中国档案报;2006年

3 记者 林永顺;加快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步伐[N];安阳日报;2011年

4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 张国硕 尤悦;商文化阶段划分刍议[N];中国文物报;2008年

5 张懋昒;具有现代学术前沿水平的田野考古报告集[N];中国文物报;2008年

6 记者 肖培清 通讯员 郭成;安阳站扮靓窗口喜迎殷墟申遗成功[N];人民铁道;2006年

7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2005届硕士毕业生 胡洪琼;殷墟墓葬随葬陶器组合研究[N];中国文物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刘铁军;安阳鐞中线途经河南的最后一个城市[N];中国水利报;2004年

9 邱有全;市县人大应积极参与地方立法工作[N];人民代表报;2006年

10 记者 刘云丽;“厚重河南”青年美术摄影作品展举行[N];安阳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毕秀洁;商代拝器挊文的整理,

本文编号:719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19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7f8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