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音乐技术论文 >

从协和与不协和关系看文艺复兴时期多声音乐审美指向

发布时间:2017-08-26 06:37

  本文关键词:从协和与不协和关系看文艺复兴时期多声音乐审美指向


  更多相关文章: 文艺复兴 多声音乐 协和与不协和 审美意蕴


【摘要】:和声理论与创作实践中的协和与不协和的关系问题,涉及到和声风格、音乐风格,也折射出人们审美心理的历史嬗变。多声音乐对具有时代特色的歌词内涵揭示的强烈意愿,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及审美心理趋向。
【作者单位】: 辽宁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关键词】文艺复兴 多声音乐 协和与不协和 审美意蕴
【基金】:辽宁省教育厅科研立项课题“西方音乐和声风格演变与时代审美心理”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05227
【分类号】:J609.1
【正文快照】: 关于协和与不协和的问题,常起于对和声理论与创作实践的归纳与探索,但由此问题而进一步追问和声风格、音乐风格,特别是一个时代人们审美心理的历史演变,却是一个更为广阔、有待深入发掘的研究空间。欧洲专业多声音乐创作起于中世纪,奥尔加农常被看作是西方专业多声(复调)音乐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华;古典奏鸣曲式溯源[J];德州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2 赵玲;“从朦胧中来,到朦胧中去”——从《牧神午后》看德彪西的艺术特征[J];西华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3 郭蓉;巴托克音乐的形式和特点[J];福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代百生;古典形式篱苑里的激情宣言——勃拉姆斯的《狂想曲》Op.79[J];钢琴艺术;2003年08期

5 杨秦生;关于肖邦和他的钢琴叙事曲创作的探析[J];甘肃高师学报;2001年04期

6 李真;;浪漫主义时期钢琴艺术的两座高峰——肖邦与李斯特的创作特征之比较[J];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06年04期

7 刘珂;浅析海顿音乐创作风格的转变[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8 苏振兴,成露霞;论古希腊音乐教育的历史地位和现实影响[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04期

9 张良宝;对王洛宾评价问题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孟燕;;威尔第与瓦格纳歌剧风格比较[J];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汉华;抽象与原型——音乐符号论[D];暨南大学;2003年

2 王瑞;罗忠昒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3 秦川;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与演奏的五度关系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5年

4 觉嘎;西藏传统音乐的结构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5 王小龙;扬州清曲音乐稳态特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6 娄文利;中国现代室内歌剧《命若琴弦》、《夜宴》音乐特色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7 杨贤宗;文艺复兴观念、建筑原理和美术风格[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8 谢雪梅;虚构叙事中时间的分形[D];浙江大学;2006年

9 邓永芳;文化现代性引论[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10 王婷婷;勋伯格的宗教思想对其音乐创作的影响[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红岩;本特松十五首二部创意曲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2 曹红艳;罗杰·弗莱的美学思想对西方美术发展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2002年

3 陈新坤;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文化特质[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4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的教学[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5 周天星;和声思维在复对位写作中的运用[D];河南大学;2003年

6 赵倩;意大利歌剧中的女性角色[D];上海师范大学;2003年

7 杨健;音乐表演的情感维度[D];南京艺术学院;2004年

8 范颐;试论莫扎特钢琴音乐的演奏风格[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周雪丰;勃拉姆斯几首钢琴作品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10 洪江|;从《诺尔玛》看贝利尼歌剧的艺术特点[D];首都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解君;契约文化的变迁及其启示(下)——契约理念在公法中的确立[J];法学评论;2005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古侠;;文艺复兴时期音乐发展始末[J];戏剧文学;2003年07期

2 张香君;;文艺复兴时期的美学观对现代音乐教育的启示[J];黄河之声;2009年12期

3 潮鲁;音乐创作课中民族传统音乐技法的继承与发展——析“胡仁乌力格尔”多声音乐形态[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宋润婕;;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流派[J];社科纵横;2006年12期

5 温辉明;;数的和谐审美观对奥伽农多声音乐的影响[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5期

6 何团喜;;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复调合唱演唱中应注意的问题[J];电影评介;2008年21期

7 钱云姗;;文艺复兴时期美育观及对音乐教育的现实启示[J];艺术教育;2009年02期

8 王一凡;试论文艺复兴合唱作品在高等师范合唱课中的地位与作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14期

9 廖成霞;;作为音乐体裁的艺术歌曲的历史考察[J];科技信息;2006年09期

10 戚卫民;;论文艺复兴时期音乐文化上勃艮第现象产生的原因[J];文教资料;2008年3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韵璇;;探索与定位——中国音乐学院 复调公共课改革[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2 张韵璇;;对位教学理念探微[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3 周强;;主科严格对位的教学思考[A];全国和声复调教学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跃;人性的牧歌[N];音乐周报;2002年

2 郭懿;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N];音乐周报;2007年

3 安亮山;文艺复兴时期音乐艺术发展与社会文化背景[N];人民代表报;2006年

4 本报记者 张蕾;国际合唱指挥大师班开进汇文中学[N];音乐周报;2008年

5 戴定澄;谭盾:《复活之旅》再走“水路”[N];音乐周报;2003年

6 本版编辑 史君良 石惟正 李澄;弗莱明“唱心”[N];音乐周报;2007年

7 庄春辉;藏羌多声部民歌青藏高原的瑰宝[N];阿坝日报;2005年

8 张欢;今人研究朱载X 价值何在[N];音乐周报;2006年

9 景作人;希普斯指挥北交以点带面[N];音乐周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裴诺;第八届中国国际合唱节借奥运东风起航[N];音乐周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田晓宝;论西方古典合唱艺术的和谐与崇高美学特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瑜;文艺复兴时期宗教音乐创作精神内涵的文化分析[D];西安音乐学院;2012年

2 燕飞;中国传统音乐的内涵与西方作曲技法的融合[D];南京艺术学院;2006年

3 叶荣;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推动合唱艺术繁荣的动力探寻[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4 葛姝亚;若斯坎音乐创作及其精神内涵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5 徐照明;音乐形式的历程[D];武汉音乐学院;2007年

6 周佳竹;多元融合[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王瑗;视唱教学中的无伴奏多声部重唱训练[D];中国音乐学院;2011年

8 杨骥;文艺复兴时期欧洲合唱艺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4年

9 吕杨;西方宗教声乐体裁及演唱风格的演进[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爱武;情感交融的人神对话[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74027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4027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c42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