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及演唱技巧探究
本文关键词:我国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及演唱技巧探究
【摘要】:民歌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日常的劳作生活实践中口头创作出来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艺术主要是通过将文学和音乐的完美结合的方式来实现反映社会现实、塑造鲜明形象、传递深邃思想及表达理性哲理的目的。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这些民族在风俗人情、语言特点及文化传统等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了各自的特色,于是在人类漫长的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就慢慢产生了有着不同艺术特征的地方民歌,并且在各自长期的演唱实践和发展中就逐步形成了有着不同风格特点、多姿多彩的演唱艺术和技巧。为了能够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我国民歌艺术,当前不但有必要对我国民歌的艺术特征进行探索分析,而且还非常有必要对我国民歌的演唱的技巧进行深入的探究。
【作者单位】: 四川音乐学院声乐系;
【关键词】: 民歌 艺术形式 艺术特征 演唱技巧
【分类号】:J616
【正文快照】: 民歌是历代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活中为了表达某种情感而口头集体创作出来的歌唱形式,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人类艺术长河中有着独具特色的魅力。我国的民歌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并且因为各个民族在自然环境、生活习惯及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和庆国;寸翊;;论彝族民歌的发声演唱技巧[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4期
2 秦建华;;民歌的类别与艺术特征[J];剧影月报;2010年03期
3 刘芬;;北川羌族民歌的艺术特征[J];四川戏剧;2008年05期
4 侯琳琦;;冀东民歌的音调来源、旋律特点及演唱技巧[J];人民音乐;2011年05期
5 付会明;;论中国民歌的艺术特征[J];艺术教育;2006年03期
6 付威;;浅谈民歌演唱的技巧[J];戏剧之家;2010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蔡红燕;张山;阿文兴;;施甸布朗族民歌艺术特点及其流变[J];保山师专学报;2008年01期
2 刘芬;;羌族民歌旋律的地方色彩初探[J];大众文艺;2011年18期
3 杨庆鹏;;仪式·悲情·诗艺——黔西北地区汉语丧嫁歌的发生探究[J];毕节学院学报;2013年09期
4 宋显彪;;21世纪前十年羌族音乐研究综述[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5 穆兰;陈娟娟;;彝族合唱作品研究及艺术实践——以彝族民歌合唱作品《阿嫫妞妞》为例[J];新闻界;2012年19期
6 张蕾蕾;金艺风;;论羌族“劳动歌”的收集与分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7 刘芬;;北川羌族民歌的地域性与跨地域性研究[J];音乐大观;2011年07期
8 刘芬;;北川羌族民歌与平武白马藏族民歌之比较研究[J];作家;2010年04期
9 杨庆鹏;;黔西北汉语民间歌谣的分类——立足于产生和实用场景[J];作家;2013年1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静;彝族民歌的艺术风格与演唱技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2 鲁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看淤泥河彝族民歌的传承与保护[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3 宁伟男;河北民间舞蹈“昌黎地秧歌”的特征与传承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和平;论黄土地安塞腰鼓[J];艺术百家;2005年05期
2 唐志明;;湘西苗族猴儿鼓的生态生成及其艺术特征[J];中国音乐;2007年03期
3 孙晓燕;;钱币书法的装饰美[J];铜仁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武焕云;祁建国;;小品的几种样式和艺术特征[J];大舞台;2008年03期
5 梁继林;;诗与音乐艺术特征比较探微[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6 宗恒;;赣东南丰傩面具的几个艺术特征[J];创作评谭;2008年03期
7 熊依清;;论民歌的审美偏好差异[J];飞天;2009年20期
8 陈君凡;;澧州大鼓的艺术特征与现状调查[J];人民音乐;2009年06期
9 李磊;;浅谈插画艺术的视觉文化特征[J];电影文学;2008年16期
10 谢雁;;浅析影视音乐的特性及其作用[J];电影文学;2010年1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民渡;;期刊版式设计的艺术形式[A];全国核心期刊与期刊国际化、网络化研讨会文集[C];2003年
2 张克晋;;秦文物的艺术特征及其相关问题(大纲)[A];秦都咸阳与秦文化研究——秦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刘君涛;;试论意象派诗歌的理论基石与艺术特征[A];走向21世纪的探索——回顾·思考·展望[C];1999年
4 钟国富;;璀璨夺目的竹簧工艺——略论江安竹簧工艺源流及其形态特征[A];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与发展初探[C];2010年
5 王征;;龟兹石窟飞天图像的艺术形式——与炳灵寺169窟等甘肃早期石窟飞天图像的比较[A];炳灵寺石窟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6 谭家健;;《孟子》散文的艺术特征[A];先秦两汉文学论集[C];2004年
7 李晨晖;;对大型综艺晚会舞蹈的思考[A];2007“校本培训”主题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李国新;;群形契合的视觉乐章——南阳画像石《舞乐百戏》艺术形式浅析[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媛;;鄂尔多斯青铜器的艺术特征和发展规律[A];中国·内蒙古第三届草原文化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刘彦红;王静;王顺辉;;雕塑艺术中的形式问题[A];“高教强省”探索与实践——高教科研2008[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敏;民歌演唱之我见[N];贵州民族报;2009年
2 厦门大学九九级 蔡丽清;一个大学生对民歌演唱的看法[N];音乐周报;2001年
3 张晓东邋本报记者 李传君;魂兮归来 阆中民歌[N];四川日报;2007年
4 南方日报记者 郭珊 蒲荔子;以文化艺术形式传播广东形象[N];南方日报;2010年
5 深圳特区报记者 方胜;所有艺术形式皆有关联[N];深圳特区报;2010年
6 本报记者 霍晓丽;把河北民歌打造成文化品牌[N];河北日报;2006年
7 汪少潭;生命深处的波涛[N];甘肃日报;2000年
8 本报记者 郑梦超;名著动漫用新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N];中国消费者报;2009年
9 记者 王宏伟;与多种艺术形式同台竞技是邮展创新之路[N];中国集邮报;2009年
10 李文启;寻找精当的艺术形式[N];文艺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忠;明代弋阳诸腔与民间文化[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年
2 李志斌;欧美流浪汉小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3 徐建平;黄庭坚散文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李雅梅;南宋川南墓葬石刻艺术与计算机图像识别应用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5 肖路;国产动画电影的传统美学风格及其文化探源[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6 卢婧;《金色笔记》的艺术形式与作者莱辛的人生体验[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7 徐雪辉;元杂剧文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年
8 罗良功;艺术与政治的互动:论兰斯顿·休斯的诗歌[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9 朱尽晖;陕西炕头石狮艺术研究[D];西安美术学院;2007年
10 张自华;温庭筠诗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娟;日本“南画”艺术形式的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刘华年;后现代背景下CG插画的艺术特征探究[D];湖南工业大学;2008年
3 刘洋君;音乐剧的艺术特征及其多元化的演唱风格[D];新疆师范大学;2006年
4 杨瑞萍;胶东一枝花——柳腔艺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5 马婷;河南淮滨彩绘泥塑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6 余佳;歌剧《伤逝》的艺术特征及其对中国歌剧发展的启示[D];湖南师范大学;2003年
7 吕海霞;“文革”前中国歌剧的发展历程[D];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
8 任怀t;影像类广告视觉艺术特征的探讨[D];西安美术学院;2009年
9 王欣东;数字化艺术的魅力[D];东南大学;2005年
10 金玉甫;形象与象形[D];中国美术学院;2004年
本文编号:7700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70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