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里顿十二音序列对位中的调性思维研究
本文关键词:布里顿十二音序列对位中的调性思维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十二音序列 调性思维 布里顿 序列结构 作曲家 无调性音乐 贝尔格 复调织体 音乐语言 对位法
【摘要】:正在风格急剧变化的20世纪音乐史上,很少有一种作曲技术像勋伯格所倡导力行的十二音序列技术一样,对音乐观念和创作产生了持久而深远的影响力。历史地看,这种建立在复调思维基础上的十二音序列技术,①既植根于传统音乐,又是对传统音乐语言的突
【作者单位】: 山东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关键词】: 十二音序列 调性思维 布里顿 序列结构 作曲家 无调性音乐 贝尔格 复调织体 音乐语言 对位法
【分类号】:J614
【正文快照】: ①克热内克(Ernst Krenek)著、冷津译/杨滋校《十二音技法对位法研究》,《外国音乐参考资料》1980年第5、6期。原译文为:“以对位法的方式接近无调性音乐和十二音技法似乎是妥当的,无调性的和声要素至少在无调性的现阶段,在重要性上只居于次要地位。”②唐小波《约翰·亚当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姚恒璐;自由无调性写作与潜在的调性布局[J];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9年03期
2 姚恒璐;自由作曲途径中的潜调性内涵[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姚恒璐;现代音乐中广义调性的确定[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4 姚恒璐;威伯恩早期作品中的潜调性关系及其半音组织设计[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3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瑞;罗忠昒十二音作品技法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4年
2 唐小波;约翰·亚当斯管弦乐作品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如春;;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Op.19)的图表分析[J];齐鲁艺苑;2008年02期
2 陈恩恩;;音乐无调性——浅析序列音乐三大代表人物的创作特征[J];青年文学家;2009年16期
3 汪高原;论调式与调性之区别与联系[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4 王安潮;;在继承传统中创新中国现代音乐——作曲家罗忠昒艺术成就素描[J];音乐创作;2012年02期
5 禹永一;;简约主义不等于简单主义——约翰·亚当斯歌剧《尼克松在中国》的创作与技法分析[J];音乐创作;2012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相西源;20世纪中国交响音乐作品中的主题构造形态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5年
2 卢璐;高为杰现代音乐创作技法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7年
3 李如春;蒂皮特四部交响曲作曲技术分析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7年
4 王中余;阿伦·福特音级集合理论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颖;关于调性、基调性与调式性[D];河南大学;2002年
2 单士锋;普罗科菲耶夫第一小提琴协奏曲结构研究[D];西南大学;2007年
3 宫修建;线性思维与线性结构力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王茕;从布鲁克纳《f小调第三弥撒曲》看复调音乐与宗教音乐关系[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5 李一;威伯恩《五首管弦乐曲》Op.10的音乐—音响结构初探[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6 郑飞;调性的产生以及发展轨迹[D];西安音乐学院;2009年
7 黄菊;在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中探索现代之路[D];四川师范大学;2009年
8 袁利军;勋伯格早期无调性音乐创作分析[D];上海音乐学院;2009年
9 刘丽娜;半音化在调性发展中的轴心作用[D];西北师范大学;2008年
10 刘舒;论一致性原则在勋伯格《钢琴小品六首》(Op.19)中的体现[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平;;论线性对位——现代音乐复调技法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徐昌俊;蔡妮辰;赵媛媛;;史蒂夫·里奇和他的《钢琴相位》(Piano Phase,1967)[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肖慧;;从《小提琴协奏曲》探索后简约主义音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7年03期
4 赵行道;娗罗忠摂的第一交响乐[J];人民音乐;1959年Z1期
5 陈铭志;循香探幽──罗忠昒《暗香》的艺术成就[J];人民音乐;1995年06期
6 戴定澄;罗忠昒声乐套曲中五声性内涵的各类和弦结构[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4年02期
7 林华;浮动的暗香[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8 戴定澄;罗忠昒《古诗词歌曲五首》评析[J];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9 贾达群;管弦乐写作的历史发展[J];音乐探索.四川音乐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10 朴英;;菲利普·格拉斯简约音乐作品的和声特色[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明华;简约主义音乐核心技术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北京音乐厅[J];钢琴艺术;2011年07期
2 杨晓琴;;声乐套曲谈荟(下)[J];音乐生活;2011年08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广三;杨希泽;;论计算机“黑客”犯罪及其防范[A];中国犯罪学研究会第三届会员代表会议——暨第十一届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瑾译自英国 《独立报》;布里顿少年“大师”作品被发现[N];音乐周报;2003年
2 本报驻澳大利亚记者 李景卫;人间铁法护天堂[N];人民日报;2006年
3 吴立功 惠良;驻伊美军害怕“与虫共舞”[N];中国国防报;2006年
4 记者 伍斌;“上海之春”开拓音乐新视野[N];解放日报;2006年
5 姚朔 季晓莉;BBC与英政府:历次冲突与危机化解[N];中华新闻报;2004年
6 戴伦·施耐德;我们需要什么样的CEO?[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5年
7 木 子;他们与猛兽为伍[N];大众科技报;2003年
8 李瑾 综合编译;迈克尔·吉伦摘冠[N];音乐周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赵忱;深圳交响乐团一步迈入两座殿堂[N];中国文化报;2009年
10 常青;浅论钢琴弹奏中的读谱法[N];音乐周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晓烨;赋格写作中十二音序列技法的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2 胡艺芳;从布里顿的三部协奏曲看他在传统与现代音乐手法上的融合及创新[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3 赵光;解读数字“三”在朱践耳音乐创作中的结构意义和象征意义[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4 冶鸿德;汉斯·维尔纳·亨策交响乐创作研究[D];中央音乐学院;2006年
5 顾之勉;微变奏—简约主义作曲技术之纲[D];上海音乐学院;2008年
6 庞莉;克热内克弦乐四重奏中的十二音技法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梦蝶;十二音序列技法在中国作品中的运用[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2 董珊惠;勋伯格《第四弦乐四重奏》十二音序列技法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刘文平;从两部《小提琴协奏曲》的比较研究看十二音序列写作手法的多样性[D];天津音乐学院;1998年
4 顾萌;本杰明·布里顿歌剧《螺丝在拧紧》之研究[D];上海音乐学院;2010年
5 雍凌凌;贝尔格《小提琴协奏曲》的形态创意与意义赋予[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6 赵娜;迪蒂耶《遥远的世界》音高核心材料探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9年
7 孙匡正;布里顿三首弦乐四重奏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5年
8 张群;《布里顿大提琴奏鸣曲》演奏分析[D];中央音乐学院;2010年
9 戚卫民;论本杰明·布里顿的歌剧《格洛里阿纳》中的女王形象塑造[D];河南大学;2009年
10 喻波;布里顿帕萨卡里亚复调技法研究[D];武汉音乐学院;2009年
,本文编号:770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inyuetheory/770570.html